《南海上的明珠》教学反思
一、教材简析
《南海上的明珠》是一篇批读课文,以优美的语言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海南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先叙述海南岛的美丽富饶,再具体介绍了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在介绍风景优美时,特别介绍了海南岛迷人的椰林风光,展示了一幅幅精美的画面。
二、失败案例呈现
第一课时理清课文脉络:
师:请5小组的孩子分段读课文,其他孩子边听边思考每段都讲了什么?
生:第一段总写海南岛。
师:总写了海南岛什么?
生:总写海南岛的美丽富饶。这也是全文的中心句。
师:读了第二段,谁能说说讲了什么?
生:第二段给我们介绍了海南岛的物产丰富。
生:我要补充,还给我们讲了海南岛的土地肥沃。我是从第二段的第一句话知道的,它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生读第三段。
生: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海南岛的风景优美。
师:有人补充吗?
生:(小声回答)还有气候宜人。
师:这一句同样也是全段的中心句。
……接着逐段了解段意.
师: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大段?为什么?
生:两个
生:三个
生:我把一二段分为一大段,因为……
生:我把一段分为一大段,因为……
三、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结构非常清晰的课文,1段和5段总的赞美了海南岛,2-4段具体的介绍了海南岛的美丽富饶,2-4段全部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总分,每一段的第一句都是全段的中心句,比较特别的是文章的4段虽然也有中心句,但第4段是从属于第3段的,第3段总的介绍了海南岛的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而第4段着重描写了其中最美丽的椰林风光。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首先没有把握好中段教学的一课时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教学设计过于简单,花了将近15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读文、概括段意,在概括段意时没有注意方法的总结和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的梳理,所以尽管耗时这么长,也没收到效果,在最后的分大段时,我原本以为会一部了然的答案,学生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回答,充分说明了而设计的无效性。我在做这一设计时完全照搬了平日一课时的设计方法,而没有针对这一课实际情况进行改进,特别是忽略了这篇批读文旁批在结构把握上的引导作用。这篇批读文有别于以往的旁批或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阅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或从学生理解和欣赏水平的实际出发,表达阅读的心情,而是重点对本文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引导。如在第一段旁批上了“一开始就用灿烂的明珠赞美海南岛”最后一段旁批上了“用听浪、观日的感受进一步赞美了海南岛如诗如画的风光”学生一读,收尾呼应,两次赞美,总分总的结构一下就清晰了。而第二段的旁批“先总后分地写出了了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特点”直接点出了本段总分的构段特点。在结合旁批进行学习了解后,后两段的段意自然清晰了。在易混淆的3、4段关系上,只需抓住4段旁批“在风景优美中着重描写了海南岛的椰林风光”,便可清晰的了解虽然4段单独描写了椰林风光,但它还是属于对风景优美这一大特点的补充,再加上板书的梳理,学生对结构的把握自然会清晰明了。于是我又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四、再实践
师:请同学们结合旁批,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每一段都给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生:第一段总的赞美了海岛的富饶美丽。
生:第二段给我们介绍了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特点。
师:来,结合旁批,看看作者是怎样来介绍这一特点的?
生:作者用了先总后分的方法,先总写,在用了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师:这样的写法有说明样的好处?(清晰明了)
师:文中还有哪些段落采用了这样的结构,给我们介绍了什么?(3、4,勾画中心句)
师:如果请你为课文分大段,你会怎么分?
师:为什么第四段的椰林风景要分到和3段一起,它不是也有单独的中心句吗?
……
将批读点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抓住这一重点,在孩子充分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批读点进行思考,简单清晰的就能让孩子了解文中各个总分关系的的联系,划清层次.
研究好旁批的教学点,用好不同批读文中的旁批,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体验与文本与编者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体验开阔视野,从而产生新看法的过程。这也是我在学习今后的批读文时需要更加关注的内容!
【《南海上的明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2618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