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感受作文汇编9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受作文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受作文 篇1
自然不仅带给我们舒畅的心情,还给我们带来了爱美的心灵。古往今来,多少名人贤士由自然引发的感慨,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风干为千古佳句。
当我们的祖先还在树枝丫杈间跳跃时,自然就与他们同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诗词就诞生于世了。从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到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无不都是感受自然的典范。
最开始的大自然是鬼斧神工的,人们敬畏自然,赞美自然。那时天空一碧如洗,花朵争奇斗艳,树木枝叶翠绿茂盛,还有凉爽的清风,灵动的流水。人们泛舟于江南的碧波流水,驰骋于西北的茫茫戈壁,生活在如梦境一样美好的自然之中,尽情地感受自然的多姿多彩。
后来大自然成为了我们的巨大工厂,树木成为了搭建小屋的最好材料,水流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最清洁的资源,不知何时,片片森林消失了,条条水流干涸了。楼兰古国的消失、罗布泊的沙化、丝绸之路的湮没,一切都无法阻挡地开始了。
再后来,大自然又成为了我们满足自己私心和自负的工具。人们开始妄想征服自然,他们被野心蒙蔽了双眼。因为他们忘了自然和我们是共同存在的,对抗自然就是反击自己。渐渐地,我们被沙尘暴迷了眼睛,我们被酸雨腐蚀了心灵。人们无奈地感受着自然的恶化,对于自然的感叹变成了悲叹。
就在这时,人们醒悟了,自然还没有被破坏殆尽,自然中仍然有让人舒适的风景:春雨中在潮湿泥土里的一棵嫩芽,烈日下绿树旁边的一株小草,秋天傍晚火红的夕阳,还有温暖的风,轻柔的云。现在我们仍然在感受自然,感受自然最微小但也最动人的美妙风景。
唯一让人遗憾的是那些由心而生的佳句越来越少,现在的人们都写不出那样深奥的感叹,即使内心有自然的风景,也很少像古人一样作出流芳万古的诗句了。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只有维持自然原本的样貌,怀念古人感受自然而引发的轻叹。
我想,感受自然应该是欣赏自然的曼妙,而不是改变自然的样子。
感受作文 篇2
突然,下课了,这铃声仿佛是在催我快点去给老师背课文。“哦,对了,我21课还没背呢!”我自言自语道。于是我拿出语文书跑向了语文老师的办公室。
呀!背书还得排队呢!我一边等一边背着21课。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这时候,风如一些玩累的孩子,安静的蜷伏在两岸叶子上,比梦还要缠绵的尘烟,也被午睡的风收拾得干干净净。青山一身翠绿,比天空更纯净,那些落花的往事,已随春天埋进了记忆的河床。天静,山空,这个夏日的午后,时光似乎是已经停憩。
一叶小舟,是阳光的鳞片,在江面上任意漂浮,或东或西,或左或右,没有什么,束缚它自由的方向。内心的河流啊,随思绪一路颠簸,趟过了黑暗的腹地。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余里水路,目光所及的江南,被温柔的流水一一抚摸,奇峭的山峰是大地闪电般的长剑,披着阳光的金缕衣,守卫在季节的入口,水透明地奔跑在岁月逶迤的唇齿间,送走和迎来一个个明明灭灭的日子。山奇,水异,天下独此,可以收起所有花儿的言语。
青碧如玉的江水是那位浣纱女子的眼睛吗?让每一个爱慕的少年,在梦境里游过你青青的发际,即使是千里之外,依然可以看到心底的纯洁!那些流浪的鱼儿,现在终于可以找个理由安静地游走在爱的边缘,生命的潮水,迷失在青春的期盼里,只有那些细小的卵石,如手指上的钻戒,铺垫在河底,闪着幸福的光华,在一些惊羡的目光中,清晰可数。
忽然我深醉在大自然中时我被语言唤醒,这时已到我给老师背诵了。
感受作文 篇3
文化,是在浓厚的历史底蕴里冶炼出的精华。富有魅力的文化是每个民族传承下的骄傲。然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甚少会去观察文化,感受文化。当
有些人或许会不服气,看小说也是感受文化呀!然而现在的许多小说,甚至不用出版,在
音乐同样是文化的一种形式。现代流行音乐虽然没有融入过多文化,却也是这个时代的标志。但有的音乐受人喜爱仅仅是因为旋律,歌词无趣之极甚至毫无意义。可就是这样的音乐,也被某些狂热爱好者视化,殊不知自己的行为在外人眼中愚昧无知。
若想感受文化,终究还是旧年代的要意境深远。四大名著自是不必多说,还有唐诗、宋词、元曲,也是值得去了解的。至于乐曲文化,大可以行至水乡,听那水调悠扬,或是登上高原,听那慷慨激昂。相信你将会感受到自己就在文化的包围里。同时却也别忽略了当代文化,只要能辨别真伪,那些有文化的书籍也是可以翻阅的。
既然文化就在身边,为何还有这么多人感受不到文化?或许他们并非感受不到文化,而是根本没有感受文化的渴望。我曾在
所以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要观察文化,感受文化,如何能够做到不对文化视而不见,才是重中之重。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biaodazijidemouzhongganshouhesikao/4449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