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和美课堂听课学习心得
2015年10月24日、25日,2015年“和美课堂”名师优课经典再现暨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在德州学院音乐系礼堂举行。我们仁里集镇选派了5位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我们带着期待的心情参加了此次活动。没有让我们失望,这次活动,受益匪浅,下面就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专家阵容庞大,经典课堂精彩纷呈
全国名师王学其、刘延革、罗鸣亮、席争光分别为我们展示了《圆的认识》、《认识的周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和《认识速度》四节经典课。他们精彩的演绎,不时博得阵阵掌声。尤其是罗鸣亮和席争光两位老师,他们的课让老师听得轻松愉快,不知不觉40分钟就过去了,让听者意犹未尽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著名特级教师罗鸣亮老师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有趣,和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相交流,像一种朋友似的交流,渐渐引导学生们掌握知识,不仅仅学到的是知识,还学到了独自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探索、猜想、验证、结论。教学过程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将问题深思化,最终达到以后“小题大我”的感觉。罗老师教学方法多样,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交流、学生上台体验“小老师”,虽然这些都是我们课堂上都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怎么黄老师用起来就感觉不一样了呢?怎么就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受呢?显然,黄老师在里面加入了很多细节,比如说活动前给学生们的“安抚”,跟学生们交朋友,无形当中就已经走进学生的心里,取得学生的信任。最重要的是罗老师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所给学生与众不同的激励与赞赏,新课标中师生关系强调尊重、赞赏,罗老师没有吝啬自己的赞赏,赞赏每一位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赞赏了学生所付出的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了对老师的质疑和超越;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标强调帮助、引导,当学生紧张,思路混乱时,罗老师总能作为学生的朋友,给予适时提醒帮助,把问题解决。
最有意思的是在课的最后,罗老师拿出一个信封,里面有他女儿给孩子们准备的礼物,拆封的过程中孩子们一直在猜测,整个过程孩子们都表现的很棒,罗老师准备的礼物别趣一格,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又可以拼成梯形,还可以拼成长方形,菱形,真可谓惊喜连连,罗老师的课很精,很细。
二、大师的语言—充满艺术魅力的语言
两天时间,听了八位老师的课,还有4节讲座,说起来,真的很累,可是,我们精神上是愉悦的。因为我们领略了国内几位特级教师的语言魅力。
他们的课堂语言艺术可谓“随风潜入、润物无声”。回头看看他们的语言,有些也是我们曾经用过的语言,可是在他的课堂,从他的口中发出,就产生了异于寻常的效果。其实,隐藏其中的还有他们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环境。
就拿席争光老师的课来说,开头,体现了一个“趣”字。为了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黄老师是这么设计的:
师:同学们,你们是几班的
生:五(5)班的。
师:你们学校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
生:有6个班。
师:有6个班,那么为什么会选你们班来和黄老师一起上这节课
(生笑,听课者笑)
[悟:教师抛出这样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让学生感到非常自豪,使课堂气氛立刻变得更加融洽,有利于接下来进行的课堂教学。]
席老师的语言特色还体现在严密、准确、精炼和逻辑性强,还有他课堂追问的艺术性、趣味性和幽默。再融入他丰富的表情和洒脱的体态语言,构成了席老师独特的课堂语言特色。
两天的学习真是太短,没有机会和大师们有交流的机会,学习就结束了,真希望再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这两天,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大,他们的教学思想和对数学课堂的热爱,深深的影响着我
篇二:和美课堂听课学习心得
2016年4月9日至1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长沙铁道学院举行的“和美课堂——第七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们先后聆听了强震球、华应龙、吴正宪,罗鸣亮,张齐华等9位专家级老师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虽然时间安排的很紧,大家却因为课堂的精彩而个个显得兴致勃勃,把幸苦二字抛到了脑后。这两天的学习确实让我受益匪浅。现在我就其中几位印象最深的老师课堂和讲座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感受。
一、“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回顾各位专家老师的教学流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注重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特别是在课前的互动中更是精彩纷呈。如:第一堂强震球老师在上课前为了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就设计“开炮打面具”的游戏,孩子们在经历一次次的打偏到击中目标后的游戏中明白角度的重要性从而轻松进入《角的量度》这一课题。
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华应龙教授的笑声,他上课之前向同学们做的自我介绍就特别有趣,他开始在黑板上写下“华佗”的名字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然后说出他是三国时期的名医。再写出“华罗庚”的名字,学生齐声回答他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紧接着写出“华应龙”让学主猜他又是谁?在学生都摇头说不认识时介绍这就是我!他的这个名人效应的自我介绍搏得全场师生的开怀大笑。他的整堂课都是以灰谐幽默的语调在与学生交流,用自己的笑声来感染学生,整个教学
过程就像在聊天,玩游戏,给人有一种轻愉快的感觉。使学生自然地融入课堂,积极参加各种课内探究活动,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灵动起来!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华应龙老师在《作业讲评》这一课的教学中他首先课件出示了小明同学计算“25.3×4.2”的计算过程:25.3×4.2
=25×4+0.3×0.2
=100+0.06
=100.6
让学生判断这道题的计算结果的对错。孩子们通过观察之后很快发现了它的计算方法与自己平时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想要知道对错必须要动手去算一下正确结果。从而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得出结论。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明白在猜想之后,需要验证,然后去分析问题的对错,最后得出结论。
又如强震球老师上的《角的量度》一课中,,一开始从用眼睛判断两个角的大小入手,借助学生已有的认知说出“不准确”需要借助工具到底应该用什么工具怎样去量?从学生的质疑中就非常自然地进入探究环节,老师总是在课堂中故意频频出错,装糊涂,在关键的知识点设下陷井故意为难学生,让学生发现错误,再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取新知。
在学生动手探究中使自己的思维趋向罗辑性发展。也在一次次的纠错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充分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专家们对教材的解析,对教学内容把握的精准度让人叹服。他们每堂课的内容并不太多,而在精,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精心预设在课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精心搜集一些贴近生活,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来设计各种所需的问题。把五彩缤纷的生活巧妙地融入了数学教学中。如“华应龙”老师的“卖葱的故事”中的数学问题。还张齐华老师的“会说话的百分数”中呈现的都是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百分数问题。因为贴近,所以熟悉,使一些看起来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加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通过这次听课学习,特别是听了罗鸣亮老师的讲座之后使我明白了在日常的教学中做一个讲道理的老师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确实很少给予孩子们充分讲道理的空间,虽然口头上经常告诉学生要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说出你的理由,但却很少深入地去关注和培养每个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有时一味的追求效率自己的课堂几乎成了老师的一言的堂,学生没有发声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都变得沉默了,只想坐等老师的答案,不愿说了,也不会说了。
特别是张齐华老师在讲座中说到的那句话——“那些枯燥的的数学公式因为在生活中的不常用终究会被我们遗忘,那么做为老师的我们在我们的数学日常教学中最终能为孩子们留下些什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使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到最后能给孩子们留下的是什么呢?自己的教学思想真能让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受益吗?
专家们的每一堂课无疑都是精彩的,让我们欣赏到了他们炉火纯青 的教学技巧和精湛的语言艺术,在此同时深感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不足。通过这两天的观摩学习体会到了自己的具体差距在哪:1、对教材钻研的深度远远不够,没能充分领略编者的意图。2、没有做到每堂课都精心去准备。3、功利性太强,一味追求学习成绩没有给予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强势的给孩子们灌注了自己的固定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想。4、深感自己作为老师各方面的知识还很不全面。
这些不足之处都是我今后需要改进的,他就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需要认真加强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文化内涵。争取让自己成为一名学生爱戴,家长满意,同事欣赏,领导放心的老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xindetihui/2574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