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饶有兴趣”、“宽裕”等词语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能获得“给予是快乐的”体验。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行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懂得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小礼物送给同学们。猜谜语,得礼物。请获奖者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
3、板书课题,点出“给”在这里应读ji,给予的意思是给。
4、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看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以“开火车”的形式读词语。重点指导:圣诞节、兜、麻烦
3、提问:谁给予了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
4、学生简单地回答。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再读课文
2、小组讨论: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
3、反馈,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发言,教师适时指导。
4、由于给予,圣诞节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呢?(出示课件)让学生大胆想象。
5、谁来告诉老师“给予”是指什么?——奉献、帮助、关怀……
四、课文延伸感情升华
1、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真的很感动,感动于小弟弟的幸福,感动于小男孩的无私,感动于保罗思想的升华。学了课文,你们想到了什么呢?拿出小卡片,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2、(出示课件)配乐朗读
3、总结: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想,老师感到很高兴,有句话叫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些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温暖。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也有因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的经历呢?写一写
2、以“爱”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结合集中学习时曹建召局长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和崔峦教授关于《课改十年回顾及阅读教学》的讲座
分析:
崔峦教授的一句“‘导’是试金石,让学生的‘学’更扎实有效”。令我茅塞顿开。特别是他提出的教师的“导”六大点,让我受益匪浅。
“导”的第一点,要营造宽松、和谐、愉悦、民主、动静结合的教学氛围;第二点,教师开始要告诉学生学习目标,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告诉学生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第三点,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对时要及时纠正,不到位的要引深,很有价值的问题要及时点评,启而不发的要做精当的讲解;第四点,可以在理解内容上适时做个小结,或是某个环节做小结等,特别是中高年级要做必要的小结,让学生对这节课的有一个总的了解;第五点,教师要有必要的示范,像朗读、写下水文;第六点,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评价,提倡激励性的评价,体现在“激学、引学、助学、促学”上,体现在“学生能力、方法、习惯的长进上。
曹建召局长提出了教师课前要探测学情,课堂上要调控。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每一个环节,随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而进行调控,而不应该随自己的思路走,教师还要注重课后,要在课后反思。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倾听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独特的感悟,不随意中断,并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有异于文本解析的看法。并敏锐地把握情感的亢奋情感的亢奋点或思维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由此出发进行拓展性的延续思考,让学生淋漓尽致展现内心世界过程中得到新的领悟与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体验“获得的快乐和给予的快乐”两个过程。课堂上我还采用了多元评价:有表情的鼓励评价,如一个赞许的微笑,惊喜的眼神;也有肢体语言鼓励评价,风趣地竖起大拇指或轻拍一下学生的肩膀;还有对学生个别差异灵活评价,针对学生个别特长、强项评价,是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树立学习的信心。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
【教学重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给予是快乐的》,板书课题。
2、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呢?
(圣诞节前夜,保罗与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车旁相遇,并与小男孩共度了一个美好的夜晚,领悟到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人生道理。)
板书:
保罗、小男孩
二、学习课文1~5小节
过渡:保罗与小男孩在他的新轿车旁相遇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话。
(教学伊始遵循文本的特点,从整体入手,自然过段,注意了文章情节和教学情境的创设之间的关系,大处着眼,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1、讲读小男孩说的话:
⑴ 自由读小男孩说的话,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⑵ 学生交流。
⑶ 随机练读。
2、体会保罗的惊讶:
过渡:听了小男孩的话,保罗有什么感受?
⑴ 读有关句子。
⑵ 谈谈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当然”一词中包含的肯定意味;弄懂“这样的”指送他小汽车的哥哥。)
⑶ 随机练读。
4、小结:
真没想到,小男孩居然不是希望有这样一个哥哥,而是希望成为这样一个哥哥;不是想获取,而是想给予。这使保罗十分惊讶。(同时板书。)
5、分角色朗读课文1~5小节。
(教学中紧紧抓住人物的对话展开语言文字训练,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朗读水平很高,体现了平时教学的扎实有效。)
三、学习课文6~11小节
过渡:出人意料的回答使保罗非常惊讶,他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引读到课文第9小节。)
1、自由读课文6~11小节,思考:
为什么保罗又错了。
2、交流:
联系上下文内容来回答。
(保罗本以为小男孩是想炫耀一下,但小男孩却指着新车对他那脚有残疾的弟弟许下了一个坚定的承诺。)
3、品读欣赏:
⑴ 再读课文6~11小节,想一想这一过程中最令人感动的是什么?
⑵ 组织交流,并相机练读。
4、小结:
小男孩对脚有残疾的弟弟许下了一个坚定的承诺,也是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多么了不起的小男孩啊!
5、指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现在讲“返朴归真”,但我们也要从实际出发,因文而异,正确把握理解和感悟的“度”。这段教学让学生在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和个性化的解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对我们很有启发。)
四、学习课文12、13小节
过渡:保罗看到小男孩背着脚有残疾的小弟弟出来,听着小男孩那充满深情的话语,再一次感到自己想错了,他被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深深地震撼了。保罗情不自禁地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车里,他要和小男孩兄弟俩共度这不寻常的夜晚。
1、听配乐朗读。
2、想象练说:
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看着这一切,保罗会想些什么呢?
3、小结:
这确实是一个难忘圣诞之夜啊,也许保罗为此取消了一个重要的约会,也许他错过了一场精彩的球赛,但是,凝望着兄弟俩如花朵般绽放的笑脸,保罗觉得……从兄弟俩幸福的脸庞上,保罗真正懂得了……
(现代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师生之间的真诚互动,使整个课堂与课文特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情由境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全文
1、难忘这一夜的仅仅是保罗吗?为什么?
2、读着这个故事,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地感动,感动于小弟弟的幸福,感动于小男孩的无私,也感动于保罗的思想升华。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给予是快乐的。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寻找身边能体现“给予是快乐的”的故事。
(董老师的课较好地体现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训练扎实,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既有“温度”,也有“深度”。)
【板书】
24、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
惊讶 不是希望……而是希望……
又错了
【教学反思】
在区教研室专家领导的指点下,《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顺利完成,课后,心情比较激动,反思这次教学的过程,我收获颇多:
课前精心充分的预设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造就了课堂细节的精彩。课前,我对整个教学过程作了精心设计,每一个过渡、小结,每一个问题的呈现,每一次板书……都进行了反复的斟酌,并且设想了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以及老师的应对。课上,我则放开教学设计,充分地关注学生,灵活调整,努力使每一个环节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细节都成为规范的语文训练。
1、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我顺着故事的情节,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后,再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进而学生透过字词感受语言,品味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人物的品质,懂得“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因而,课堂教学的展开比较顺畅。
2、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的语言训练扎实有效:
如学习课文6~11小节时,我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一遍又一遍地解读课文:引读课文,让学生进入情境;再自由读课文,使学生理解内容“保罗为什么想错了”;默读课文,体会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把读书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加以提升。
3、音乐渲染,使学生、教师、文本紧紧相连,使情由境生:
在保罗亲眼看到小男孩背着脚有残疾的小弟弟出来,亲耳听到小男孩那充满深情的话语时,保罗再一次感到自己想错了,他被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深深地震撼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车里,和小男孩兄弟俩共度这不寻常的夜晚。这时,我播放一曲马斯奈的《沉思曲》,那沉静而又悠远、舒缓又不失激昂的旋律伴着老师的深情朗读,无需更多的语言,学生的思绪已跟随着保罗的心理一起在升华。这时,再让学生说说“保罗会想写什么”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那段节奏明快、愉悦的曲子似乎正诉说着保罗在那个难忘的圣诞之夜的心情,同时也正把这“给予的快乐”轻轻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chuxi/4422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