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大致了解这一科学常识;从而对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探求的欲望更强烈。

设计思路: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教学应该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在低年级尤其应该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 “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方法:

  1、阅读法(朗读、默读、)

  2、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讲读);

  3、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

  4、实践法(观察、实验、游戏、练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看一个小试验——师拿出一支粉笔向空中抛,边抛边问:“你发现了什么?”

  师:是的,不单单是粉笔,其它东西也是一样,不管我们扔得多高、多远,最后都会落下来。

  师:今天,小猴和小兔也遇到了一样的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 复习字词:

  师: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检测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

三、读文、识字、探究、感悟。

  师:同学们生字的掌握情况比较好,接下来我们师生配合来读一下这个故事。

  老师先来读1、2、3段。(师读1、2、3段)。

  师:这时候,小氏猴怎么说的呢?(生读段4)。

  师:想想你平时怎样和爸爸说话?(爸爸是长辈,和长辈说话时应该礼貌,用“请”)。

  师:那请你礼貌地来读读这个地方。(生读)

  师:谁还想礼貌地请爸爸帮忙摘桃子?(生读)

  师读段5。

  师:看到这情形,小兔子说什么了?(生读段6)

  师:猜一猜小兔子现在什么心情?(高兴、欢快)

  师:谁愿意来做这只快乐又有礼貌的小兔子?(生读)

  师:这时,猴爸爸笑着说——(师读段7)

  师:你觉得老师当的这位爸爸说话时是什么语气?(慈祥、慢、和蔼)

  师:谁想来试试?(生读)

  师:猴爸爸的话可让小猴和小兔都感到很奇怪。谁来试着读读小猴和小兔的话?——读之前,你能不能说说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扮演小猴和小兔子?(奇怪、好奇、不明白)(生读段8、9)

  师:老师也来试试。(范读)

  师:觉得老师当的小猴和小兔合格吗?(生评)

  师:同桌两人一个当小猴,一个扮演小兔子,配合读一读。

  师:这个疑团还得地球爷爷来给解开:想想你们的爷爷平时说话的样子,猜一猜地球爷爷说话会和小猴、小兔子有什么不同?(粗壮、缓慢)

  师:地球爷爷在哪里呢?(生读段10)

  师:听了地球爷爷的话,大家心中也有了自己的答案,地球爷爷的手其实就是——地心引力。

  “地球爷爷的手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能让踢到半空的足球掉下来”(出示句子)

  师:根据你平时的生活经验,地球爷爷的手还能做什么呢?试着用上黑板的这个句式更好地进行表达。

  师:同学们运用地很正确。有些同学对“地心引力”还不是太了解,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请同学们将你们手中的回形针靠近磁铁。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磁铁一样具有引力,它的引力要比磁铁大得多,能吸引住地球上大量的东西,这就是地心引力。地球爷爷靠地心引力帮小猴和小兔子摘桃子。老师的粉笔也是因为地心引力而掉下来的。

  师:我们齐读一下课文最后一段。

  师:好的,课文我们先读到这里,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会飘在空中,树会倒着生长,人会倒立在地球上……)

  四、拓展与巩固

  师:是的,地心引力的对于整个地球来说非常重要。早在300年前,英国科学家牛顿就通过观察、实验发现了这个秘密: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身边。他觉得很奇怪,心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一定是因为它熟透了,” 他自言自语,“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上落,而不向天上飞去,也不向左、向右抛开呢?”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又反复地观察,专心地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原来,这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师: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知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希望小朋友都能做一个有心人。

  师:全体起立,我们来轻松律动一下。(出示小黑板上的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地球爷爷有魔力。

  你拍二,我拍二,地心引力实在大。

  你拍三,我拍三,能让雨点下云端。

  你拍四,我拍四,登山爬楼很费事。

  你拍五,我拍五,落叶飘飘空中舞。

  你拍六,我拍六,高处摔下不好受。

  你拍七,我拍七,长江大河水流低。

  你拍八,我拍八,太空归来开伞花。

  你拍九,我拍九,地球有双无形手。

  你拍十,我拍十,探索科学莫延迟。

  师:通过儿歌,你还知道了哪些关于地球引力的事例?(生答)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爷爷有一双很大很大的手,就是地心引力,也希望同学们能像发现地心引力的牛顿一样,做个生活上的有心人。

教学反思: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熟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 “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朗读,难点是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由于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活泼,对许多新鲜的事情充满好奇。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好动、好玩。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借助课文中的小动物主人公们,结合生活常识,配以游戏律动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由、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认识生字,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体会感悟,读懂故事,自主地读和说,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奥秘产生兴趣。

  一开始上课我利用扔粉笔这一环节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由此向他们发问,一下子激起了孩子的求知欲。因为我知道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也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较为成功地运用了游戏律动替代枯燥的说教,通过律动儿歌中的事物,能使学生对课文第十自然段“地球爷爷的话”的理解更为深刻、直观。因此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又能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此外,本课时的教学比较突出地体现了我自己的教学特色,那就是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多读、读好。在初读识字之后,我运用段读、对比读、范读、分角色配合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课文朗读,随机进行朗读指导。这一环节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语文课更要突出语文味,尤其是一些科普类课文,要避免上成常识课。所以我将磁铁吸回形针的实验引进课堂,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事实证明实验的引入不仅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而且确实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引力是什么,从而进一步理解地心引力。

  因此,在我看来,任何教学中的观点或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灵活取舍、创造性的运用,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教学点评:

  在拓展和巩固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提出了挑战性的启动学生思维的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也就是说地球没有地心引力了,我们身边的一切会发生什么变化?”

  孩子们这时展开推理和想象的翅膀,在一番交流和讨论后他们纷纷反馈:“那刚才老师扔出去的粉笔就不会掉来了。”

  “那树就不会长在地上,而是像云彩一样瓢在空中;那我们就不是走在地面上了,而是像太空飞船中的人一样,在空中飘来飘去了,那真好玩了。”

  “小猴可能就吃不到桃子了,桃子不一定会掉来,也许是‘掉’到天上去了。”

  说着说着,就有学生发现问题了:“如果地球爷爷的手没有了,也许地球上什么都没有了。所有的东西都会在空中的,所有的东西都随处乱飞,那就糟糕了。”

  教师这时因势利导,地心引力对我们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充分地对地心引力加以利用,让地心引力为我们做更多的贡献。

  本节课的教学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教学的首要条件和教学成功的关键就是激发探究的兴趣,教师利用实验和置疑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将学生习以为常的扔粉笔、磁铁吸引铁块“搬到”课堂上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调动了孩子的生活和情感的积累,启发他们架设了建构新知的平台,教师巧妙的“强调”,使学生开始兴趣盎然地注意这个平时没去思考过的熟悉的现象。这样,他们在对课文的探究性阅读中必然是主动、积极的。

  这节语文教学也再次告诉我们: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对小学低年级而言,高屋建瓴地组织小小游戏,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构建新知的平台。这些,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390625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