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谏逐客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谏逐客书读书笔记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下面给大家分享谏逐客书的读书笔记,欢迎借鉴!

  谏逐客书读书笔记1

  关于《谏逐客书》的写作背景,一个较为普遍的说法就是韩派水利专家郑国说秦修渠,以消耗秦的国力来减缓对韩的威胁,后被察觉。秦国贵族欲借此机会排挤他国政客来巩固自己的地位,遂向秦王建议驱逐客卿。秦王采纳此议,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因此,李斯撰《谏逐客书》一文,上书秦王。最后,秦王取消逐客令,李斯官复原职。究竟这寥寥数百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能让千古一帝回心转意?当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更加明白了李斯为何有如此能耐,从蔡上一名贫民攀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智慧。在《谏逐客书》中,我可以看到他惊人的政治智慧。

  文章一开头,李斯就表明自己反对逐客的观点,但措辞并不尖锐。他没有说逐客是“陛下之过”,而是委婉地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既表示自己不认同,又没有让君主难堪。

  然后,李斯引用秦穆公、孝公、惠王、昭王用贤士而强国的例子。引例实在,具有代表性。在引例后,他适时地写道“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李斯由所引之例得出的结论便是秦若要强国,不能不纳客卿。而强国,称霸天下正是秦王所追求的,这一开始的话便已说在秦王的心坎上了。

  再往下,李斯大篇幅地描述了秦王喜爱他国珍宝,运用反证说明秦王并没有完全抵制他国之物,由此过渡到如今逐客之况。文笔顺畅,合乎情理。李斯指出若是只重声色珠乐,轻视人民,这就不是驾驭诸侯,使四方臣服的方法了。虽然是指出秦王不当之处,但语调平和。虽然没有锋利的话语,却又一针见血。此段最后的焦点又集中到了称霸天下这一点上。

  往下一段,李斯更说得巧妙。一句“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就能有效地勾起秦王的忧虑。逐客就等于让别国壮大力量啊,这是一心要称霸的秦王绝不容许的。即使秦王开始时有多么坚决,此刻也不得不动摇了吧。

  最后,李斯写道“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表明逐客会令秦国处于危境。在说明的逐客的结果同时,又间接表明了自己的忠心:我反对逐客不是为了私利,而是因为这对秦国是不利的啊。这就引导秦王从李斯所希望的角度去看这篇文章。

  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来增强语势,所写词句也是行云流水,富有文采。重要的是,纵观全文,李斯的攻心术在此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引用各种史实,描述了现状,但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就是逐客不利于秦的一统大业。抓住秦王要统一天下的心理,从各个方面论证了逐客是不利于秦国的,句句在理,让人难以反驳。而李斯也时刻不忘自己臣子的身份,说话尺度拿捏得当,又能明确表达自己观点。毫不夸张地说,这篇文章可谓是政治文章中的典范,此中流露出的政治智慧值得千年后的我们细细研究。

  谏逐客书读书笔记2

  俗话说得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古代,人才都有可能会改变现在的战况,而在现在人才竞争的21世纪,是更需要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参加,而秦王呢,他竟然要将自己的客卿给驱逐,这些都是人才呀!为什么秦王不留着他们来为不时之需做准备呢?

  在《谏逐客书》中,我认为李斯说的一句话很好:“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意思是:“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宝物的却很多;许多士人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愿意对秦尽忠心的却不少。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象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

  虽然人才是越多越好,但还是要精简,因为人才之中也分三六九等,更不要盲目的要人才,正确选择正确对待,又有合理的方针,定事半功倍!而且我们应该要对自己有利而无利于对方,只有这样作战时才更方便。

  这篇文章对我的学习上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中,快考试时,我们不应该全部都复习个遍,之间自己的短板中的重点全面的“诊断”一下,这样在考试中,就能够将自己的分数高高挂起,让别人触之不及。

  我认为英语对我来说就是短板,但是我相信,过了这个暑假,英语就是我的手下败将我打败它就是松松的,那么什么时候我就是没有任何的艰难险阻能够难倒我了,我也就离成功接了一大步。

  只要是坚持和找到自己的短板并为之不断努力,总有一天,胜利就是属于我的!

  谏逐客书读书笔记3

  今天,我把一篇古文背了下来。这篇文章就是秦朝时的丞相李斯写的《谏逐客书》。我读了,感想颇多。

  《谏逐客书》的作者李斯,是秦始皇时的丞相,他辅佐秦始皇灭了六国,统一天下。可以说,没有李斯,就没有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也因为此,李斯一直倍受秦始皇的尊敬。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这才产生了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谏逐客书》。可以说,没有这篇《谏逐客书》,李斯就被秦始皇"驱逐出境"了。

  事情是这样的:韩国国君派了郑国(人名)到秦国作间谍。郑国利用兴修水利,使秦无力讨伐韩国。秦始皇察觉之后,秦国的宗室大臣便对秦始皇进谏说,要把秦国的所有客卿全部赶走。秦始皇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结果,李斯因不是秦国人,也在被驱逐的客卿之列。李斯知道了事情原委以后,就写了《谏逐客书》向秦始皇进谏。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细细讲述了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害处。文章开篇就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我听说有些官吏商议要驱逐所有的客卿,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紧接着,第一部分写了四位君主。这四位君主,都是通过客卿而壮大自己的,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二部分则写了秦始皇喜爱的诸多宝物都不是秦国自己出产的,说明对客卿持另一种态度是不对的`。第三部分,李斯先将秦始皇比做泰山和河海,说"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然后才点明自己打比方的本意——"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文章最后一句,与文题和全文呼应:"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文章中最打动秦始皇心弦,让他明白自己决策错误的是"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一句,就是说,驱逐客卿并不是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办法。

  读完文章,我在为李斯严密的逻辑和精炼的语言拍案叫绝的同时,也有了更深层的思考。我想:李斯上书指出驱逐客卿的错误,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不被赶走,更是希望帮助秦国统一天下,制服诸侯。如果此时,李斯保持沉默,傻等着秦始皇下令把自己赶走,那么后果有三:一是自己丢了官职,不能继续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在投奔秦始皇之前,就已经仔细地思考过,正是觉得其他诸侯国太弱小,而秦国比较强大,有统一天下的可能,才最后投奔了秦国。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李斯是很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二是对秦国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三是如果驱逐了客卿,不仅对秦国不利,还对敌国十分有利。我认为,李斯考虑地更多的是后两点。因为李斯是真心希望秦国一统天下的,而"驱逐客卿"的决策无疑是秦国发展壮大的一块"绊脚石"。

  李斯为了让秦始皇收回成命,洋洋洒洒数千言,文思横溢、辞采丰富、思想可贵,以至于把一向固执的秦始皇都打动了,最终使秦始皇收回了驱逐客卿的命令,并且恢复了自己的官职。我个人认为,李斯这个人很会写文章。就拿第一部分来说,他没有讲什么大道理,而是举了几位贤明的君主,并说明他们的成功都与客卿的献计献策分不开。试想,如果李斯不举例,谁又相信客卿是劳苦功高而不是辜负了秦国呢?

  因为这篇极具说服力的文章,李斯最终打动了秦始皇,不仅保住了自己的"乌纱帽",也为秦国之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这不仅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和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更体现了他过人的才华和文采。直到今天,这篇文章仍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谏逐客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谏逐客书的排比句

2.读书笔记

3.读书笔记的

4.读书笔记大全:读书笔记100字

5.读书笔记100字

6.论语读书笔记「最新」

7.《简爱》读书笔记

8.读书笔记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dushubiji/250522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