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春节的作文1500字7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作文1500字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1
福清春节的民俗活动就从“筅堂”(拂尘)开始。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间择吉选一单日,捆扎新砍的竹枝为帚,拂去房子内顶棚的灰尘,洒扫庭院,洗涤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扫得干干净净。筅堂日全家吃一餐猪血“调”薯粉,据说猪血有去秽除尘作用,把筅堂时吸入体内的尘污也清除干净。
福清民间还有祭灶的民俗。腊月廿四日民间定为祭灶日,这天家里备好灶糖灶饼果品蜜饯供祭家庭保护神灶君,送灶君回天庭述职,叫做送神。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饭后,再备上香烛果品接灶君回来就任,叫接神。现在虽然不在厨房帖灶君图,改贴春牛图,它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顺利的良好愿望。
送完灶君后,开始了“送年”活动。福清素来把女婿当作“半子”。每年腊月廿五起,女婿要备好年货送到岳父母家,这叫做“送年”,新婚的头年,女婿必须备猪蹄一双,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礼仪,用食盒装好,贴上红纸,亲自送到岳父岳母家。第二年以后,礼仪件数可不拘,但必须避开“四”的忌讳。
十二月廿八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巾春联。福清的春联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在红联身上加了一段白联头。这种习俗据说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时倭寇入侵福清,百姓刚贴完春联来不及吃年夜饭便逃命而去,等戚继光率军击溃倭寇才回来,有些人不幸蒙难,丧家就改贴绿色素联,亲戚朋友为了表示哀悼,就在经联上加巾白联头致哀。这白联头红联身一是表示全家平安,二则反映福清自古就有乡里敦睦,和衷共济的纯朴民风。
分年是福清春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家家户户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后举行发年仪式。分年是人们在一年取得收成后祭拜天地神,祭拜祖宗的宗教仪式,沿袭下来便成了风俗。先备八果三牲祭天地,接着加上二荤祭保护神,最后备十素十荤祭祖宗。分年要焚香放鞭炮,意即上达天庭,下告地府。这些仪式虽有迷信色彩,但却表达了福清人尊敬祖宗的美德。现在福清仍流行分年习俗,多数家庭都备些果品香烛祭供祖宗,以表子孙敬祖的孝心。
除夕夜,福清有守岁的风俗。除夕夜一家老少围坐着吃团圆饭。年夜饭都凑成十碗十盘,取名十全十美之意。饭后长辈向未成家的晚辈送压岁钱,家庭主妇“装岁饭”,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鱼肉,全家人在家长率领下,洒扫庭院,添满水缸。以前民间还有“煨火母”的风俗,表示灶火延续、家庭兴旺的意思。最后家长添油点灯,带领全家围坐一起,促膝谈心,直到天明,这便是守岁。
正月初一亲朋好友间相互拜年,这是全国都有的风俗,但福清初一拜年又有许多不同的风俗。福清人自古勤劳,初一都争先恐后起早,取“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早家家户户煮线面,人人都吃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祈求“福寿绵长,太平如意”。民间还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汤的风俗,说是第一口喝汤出门便逢雨。吃完蛋后便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妇须留一人在家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作揖回贺,请客人进门,向客人敬烟请糖。路上遇到熟人,无论友善与否,一律点头致意,或作揖互贺。
初一这天禁忌多,如忌扫地,怕扫掉财运;忌操九,怕不慎伤了皮肉不吉利;忌讲晦气话,怕言语相左伤了和气;忌打小孩,怕哭声不祥,这天小孩最高兴不过,有什么要求,大人多满足他们;忌讨债认为喜庆日子不难为别人,体现福清人宽怀仁爱的美德。
拜初二是宝清独有的风俗,也称拜新座。凡上一年有成年人逝去的家庭,都在初二这天设灵座让亲友吊唁。拜初二这一习俗也与倭患有关,据说明末倭寇入侵,人们逃难而去。待戚继光率兵击溃倭寇,逃难的人们回来过年,初一见面互道平安,第二天便到死难者家中吊唁,沿袭下来,成了风俗。因此福清民间初二是不能上人家的门,以为晦气,当然拜新座不在此限。
福清南部操莆仙方言的地区还有初五做“大岁”的风俗。据说当年人们逃倭患时,无法回乡过春节,直到戚继光击溃倭寇后,人们才返回家园,初过除夕,凡有幸生返者都赶在正月初五回家做“大岁”。
福清的元宵节自有特色。这天晚上,工农商学各界人士都参加过利桥活动,利桥就是瑞云塔附近的龙首桥,人们过元宵到瑞云塔登高观赏融城夜景,多半要到利桥上凭栏观赏赏龙江上的游船,这种过利桥习俗被当作吉利之举。正月十五夜之前二三天,人们还集中在社址前燃放烟花,观看彩灯游村,当年添了男丁的人家还要给“游灯”的人分烛,以示吉庆。
福清春节的民俗活动就从“筅堂”(拂尘)开始。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间择吉选一单日,捆扎新砍的竹枝为帚,拂去房子内顶棚的灰尘,洒扫庭院,洗涤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扫得干干净净。筅堂日全家吃一餐猪血“调”……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2
年三十和母亲通话,电话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孩子的欢声,母亲的笑语,年味瞬间穿越而来。母亲说:"皓皓(我侄子,7岁。)在院里放炮,去集市上买年货,他只选炮,其他啥也不要。于是买了一大堆,就让他放个够吧,要不长大了想让人家放也不放了。"
就是啊,什么年龄玩什么,过去了就没那劲头了。不过我们小时候可没这待遇,那时候物质紧缺,放炮也要节约。
记忆最深的是在10岁以前,住大院子、土窑洞时,那些土得掉渣的"年",土墙、土地、木格窗里传递的温度一直保存到现在。
那些年,一过腊八,就开始收拾家了。先是清扫,里里外外,角角落落,细扫一遍。然后裱糊,整个窑洞的土墙上裱一层崭新的报纸,再贴上年画。最后糊窗,()一般用麻纸。后来就用父亲从太原带回来的工程绘图纸,白且细腻韧性好,不易被风吹破。糊完窗后贴上五颜六色的窗花,年就来了。
剪窗花是女孩子的游戏。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分工合作,批量生产。每人拿一个不同式样,在油灯上熏出来的模子,垫上几层五颜六色的纸,线缝固定,照着模子掏下去,一出就是好几张。
最复杂的款式自然要让最手巧的姑娘去剪,我的任务通常最简单,好在没人嫌弃。剪完之后,自己先挑一个喜欢的颜色留下,其他的分给小伙伴,关系好的,会单独多送几张。欢蹦乱跳回家时,手里攥着的是喜悦,更是温情。那个曾经送我窗花的巧手姑娘,我清楚地记得她的模样,但名字已然忘记。
关于年画,印象最深的有三幅。一是两名女拖拉机手,背景是黄澄澄的麦田,满面春风,神气无比。二是天女散花,女神,洋洋洒洒。三是百鸟朝凤。我盯着这副画,可以看好久,我数过画上的鸟,也记得它们每一只的不同,甚至会在亲邻家看到不同版本的细微之别,但却不会讲出来,算是我在那个年代里隐秘的娱乐方式。
过年时,家里偶尔也会添置新物件,有一年母亲花了38元"巨款"买了一只条几,颜色花样都别致得很,可惜后来搬家时被人收走了。
新衣也会添,往往是骑着绿色自行车的邮差送来,父亲远在太原工作,过年常常回不来,但总会寄来东西。打开层层包裹,看着一件件崭新的衣服,有时还有动物饼干和飞机饼干。想象父亲买布料时的表情,找人去做的急切,回不了家的无奈,心中便五味杂陈。父亲后来退休,便回村里居住,无事是不去城里的,这是后话。
腊月二十三,除了吃糖瓜,定要杀鸡祭灶。灶台上设起香炉,用黄纸写上"灶君之神位"及"上天言好事 回宫降吉祥"字样,祭拜时嘴里要说"灶神爷上天,只说好,不说歹,金银财宝多带来。"这么隆重的事当然由哥哥来做,我在一旁看着,敬畏又好奇。
备年食是一等一的要事。一般腊月十六七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油炸食物。搓果、油托儿、油糕是必不可少的老三样。搓果有的地方叫撒子,用一根面搓成一大把下油锅炸;油托儿和小的油饼相似;油糕是用软小米混合大枣做成的,不包馅,切成小月牙形直接炸。然后是蒸馒头及蒸玉米面的豆包。这些都需要邀请关系好的村邻来一起做,算是一种仪式,是年终人际关系大总结。被邀者欣然前往,没被邀者则心生疑虑。
村里有一户人家,从来不邀请别人,也没人邀请他们,但书法极好,每逢过年,会给全村人写对联,他的后人仍与村邻格格不入。老人家如今已70大几,前些天,母亲来电话说,他们正在一起打牌,我大为诧异,问原因。母亲说,他大病了一场,外出看病回来后,和以前很不相同,话也多了,也愿意跟人来往了,大家也乐见其变,一点儿也不生疏,就像他从来没有离开过。
肉是稀缺的,通常人们都会以今年割了几斤肉来衡量年食的品质。买来的肥肉先要被榨一次油,油渣渣极香,但也只能有节制地吃几口。有一年,大舅除了猪肉竟然还买了一只猪头,我勇敢地表达了对猪耳朵的馋涎,大舅家虽然人口众多,但还是专程送了猪耳给我。
最爱吃的是年三十晚上的必备菜——"小炒",用白菜叶子、里脊肉混合炒成汤菜,清香不腻。母亲出生在大户人家,她小时候,她们白家每到年三十晚上就会炒一大盆"小炒",再摆上其余各种吃食,邀请村里的老人、当兵及外出归来的人到家里做客。
那时候没有电视机,三十晚上,通常是小炒配上红果酒,边吃边展望美好的愿望,直到拿上压岁钱,基本上就扛不住要睡了。
睡到正香时,会被摇醒,心里讨厌嘴上肢体自然都会反抗。这个节点往往是12点快到了,哥哥不厌其烦,耐心把我和弟弟叫醒。他准备好两根木棍,让我们各握一根,棍头挂一串长鞭,跑过去点着又快速折回,说:"握紧了,不要怕,有我呢~ 好了,就要响了,听着哦……"
作者介绍 张静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团体带领者,太原益尔心理研究所所长,公众微信平台《静晖心理》创办人,致力于探索心灵旅程,激发生命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1500zi/20009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