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本课时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乘法分配律涉及到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教材中实际情境中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列出两道算式,发现他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例举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点,从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练习中安排了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及把乘法分配律延伸到它的逆应用和类推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使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得到了有效的延伸。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七册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已经初步具备探索和发现运算律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新知识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知识中也有所体现,只是没有揭示这个规律罢了,比如学生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周长=长×2+宽×2周长=(长+宽)×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并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的实际内容,本课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从而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
教学主要流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挂图出示例题: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经历探索、分析比较、得出规律
1、让学生独立解答,得到两种不同的方法,集体订正,说出两个算式计算过程的含义
2、分析两个算式的联系,形成两个算式相等的共识(结果都是求出的是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的总价)即:(65+45)× 5=65 ×5+45× 5
3、建立初步的概念,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
4、小组合作,说说这样的算式所蕴涵的规律,得到乘法分配律公式并用字母来表示。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主动参与探索,从而发现规律。在学生独立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从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的能力]
三、 巩固应用、深化延伸
1、做第1题,讲解2、3小题时重点强调相同乘数提出来,不相同的乘数相加,指出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
2、完成第2题,提示第3小题74×1的1可以省略不写,
第4小题中什么数是相同的乘数
3、完成第3、4题,比较两种方法中的哪种方法比较简便,渗透简便计算的思想
4、做第5题,重点提示学生第2题 48×3-45×3可以写成(48-35)×3
把分配律中的加法类推到减法。
[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虽然在例题中没有出现,但现在这个知识结构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乘法分配律在减法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重视,使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得到延伸,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么来学习的?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275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