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吗?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都必须运用语言。要想把话说得好、文章写得出色,就不仅要考虑怎样把话说(写)得通顺,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怎样把话说(写)得准确、鲜明、生动,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修辞手法”。那么,我们学过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问、排比。)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经常运用比喻手法的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板书:比喻和联想)
二、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复习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分析比喻句和补写比喻句。
2、分辨事物和联想,能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合理的想象。
三、复习比喻句。
1、谁能说一句比喻句?(学生举例)什么叫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事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人们不熟悉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板书:比喻就是打比方。)
例:共产党像太阳。
问:把什么比作什么?
析:把“共产党”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用比较具体、人们熟悉的事物“太阳”来比方,形象地说明了党给人民带来了温暖和光明。
从这个例句可以看出,一个比喻句由三部分组成: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如例句中的“共产党” ;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叫喻体,如例句中的:“太阳” ,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词,如例句中的“像”。
板书: 共 产 党 像 太 阳。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分析学生所举例句的组成部分。)
2、比喻句通常采用哪些比喻词?(像、像……一样、好像、仿佛、是、成了、犹如、……似的等。)
3、读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比喻句的打“╳”。
(1)桂林的山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 )
(2)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候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 )
(3)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
(4)羊群多得像天上的白云一样。( )
(5)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 )
(6)我见过不少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还是第一次见到。( )
4、下列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1)夜空的繁星,仿佛是碧波上撒满的宝石。
(2)她那水晶般的蓝眼睛多像清澈的泉水,闪烁着欢乐的光。
(3)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4)茂盛的大榕树成了鸟儿的天堂。
(5)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6)养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5、把下列比喻句补充完整。
(1)敌人使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 )。
(2)董存瑞牺牲了,战士们像( )似的冲向敌人的阵地。
(3)每当夜幕降临以后,满天的繁星就像( )
(4)炎热的夏天,榕树成了( )
6、小结过渡:由以上的练习可以看出,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表达出来。同样,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更丰富,表达的感情更深刻。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事物和联想”。
四、分清事物和联想。
1、填空:
就是指实实在在的、可以看到和听到的东西; 就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想象。为了使我们比较容易分辨清楚,往往在联想到的事物前边用上 、 一类的词,这些词前边讲的是 ,后边是由事物引起的 。
板书:
事物 联想
(填空后朗读)
2、用“”划出联想部分,并说说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
(2)那完全盛开的荷花,开朗地向人们露出美丽的笑容。( )
(3)太阳炙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 )
(4)池中各色各样的金鱼,鼓着一双双大眼睛,好像在倾听着我们快乐的歌声。( )
(5)那漫山遍野的山茶花红得那么鲜艳,那么火热,阳光一照,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耀;微风一吹,又好像千万面旗帜在飘扬。( )
3、小结: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比喻和联想有一定的联系,比喻是事物引起联想所运用的一种手法,但联想的句子并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4、感情朗读下面得片断,找出联想部分。(先自由读,找出联想部分后指名读、齐读。)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新月的样子,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仿照上面的写作方法,练习描写香蕉的外形特点。(提示:抓住香蕉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的特点展开联想。)
5、朗读下面的片断,体会联想部分所表现的《月光曲》的意境。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自由读、听录音,大家闭目联想。)
6、根据下面的内容,展开联想写下来。(60字左右)
雄壮的国歌声中,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807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