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歌(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这为诗人是谁?
纪伯伦。
有没有同学知道纪伯伦的情况?
(学生介绍纪伯伦)
(不知道也没有关系)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纪伯伦吧!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今天,这份礼物就摆在我们的面前。下面,我们就将它打开。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散文诗《浪之歌》,然后说说你认为这首抒情散文诗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
自由地谈谈你读了这首诗后的真实感受。
(追问:你是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出来的?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三、深入探究
这到底是不是一首单纯的情诗呢?哪位同学的看法更符合作者的本意呢?我们还是来看看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吧!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
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明确:他通过诗歌的形式倾诉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朗读。追问:这一遍读下来,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你觉得哪些句子能够表达这种感情呢?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你试着给大家读一读。对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我在自己班里上这一节课时,有同学认为这首诗不仅仅表达了爱国之情。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呢?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是啊!浪对美人鱼、对有情人、对礁石、对落难的人、对美女丽人也有着同样的爱,尽管礁石对它的态度是冷漠无情的。可见,浪还是一个博爱者。纪伯伦曾在他的诗中写到“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我爱故乡,爱祖国,更爱整个大地”。而这种博爱思想很好地体现在这首诗的.第五
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遍,体会作者的这份深情。
(齐读第五段)
是的,纪伯伦的确是想借助这首诗表达对祖国,对全人类的热爱之情,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节奏朗读这首《浪之歌》呢?
请每个同学自己读一读。
(学生自读)
四、质疑解疑
我们对诗歌的情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了,但是诗歌的语言有时难以理解,对这首诗歌,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和你合作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吧?
(学生在小组内质疑解疑)
哪个小组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一起来解决的吗?
(全班质疑解疑)
五、深情朗读
对大自然如此满怀深情的描述来自诗人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也正是诗人热爱生命的真切体现。在纪伯伦诗作中,景是大自然的景,情则是人类的情,二者互相映照,融为一体。因此,对自然之美的歌颂也正是对生命之美的歌颂。
理解了诗歌的丰富内涵之后,我有理由相信你们能够将作者对祖国对全人类的热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下面我们请男同学和女同学各推荐一个朗读高手深情朗诵这首诗,比一比谁读得好。
(或“有请班里的朗读高手XX同学为大家奉上一首深情的《浪之歌》。”男同学读完后其女同学作一定的点评,反之亦然。如果时间允许,学生朗读的效果不够好,教师范读一遍)
(配乐朗读)
刚才,我们同学们对这首诗进行了精彩的解读。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评论家们是如何解读这首诗的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学习资料,先放在语文课代表这里,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别人的观点。
(分发学习资料)
六、课堂小结
除了浪之外,只要你注意聆听,雨点的敲击声也是一种乐曲。大家可以按照我们学习《浪之歌》时的步骤,自学《雨之歌》。我相信,能把《浪之歌》解读得这么好的你们,一定能读懂《雨之歌》!
让我们在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中结束这堂课。愿每个同学都有一双有灵性的眼,一颗有灵性的心。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22741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