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回收废电池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回收废电池的教学反思篇1
《回收废电池》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的加法和整百整十数加法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的三位数不进位和进位的加法。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运算。并让学生明白三位数的加法,其实只是数位变多了,但竖式的运算法则其实跟两位数的运算法则完全相同。
1、教材创设了“回收废电池”的情景。
我首先能结合这一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并通过“你知道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废电池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适时的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
在讨论“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了多少节废电池?”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列出算式。并让学生先估计出得数的范围,再进行计算。再探索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了解到“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在从个位加起。”解决“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废电池?”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去思考,进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新知中,在讨论“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电池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列出算式,先让学生估计出得数的范围,再进行计算。在计算112+87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再进行交流教学。从“估一估”、“拨一拨”和“算一算”三个层面提供了由估算到精确计算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算式时,先估一估它的结果,做到心中有数,对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是有益的。通过在计算器上拨珠计算,学生了解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因此在竖式计算中,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相加。
4、通过复习,探索新知
巩固练习等环节的教学,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但在备课时,仍需事先把握好每个环节的用时,多给学生进行板演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进行估计和语言表达,老师不要太急于“一手操办”,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愿说。同时教学语言仍需再斟酌些、严谨些,这样本堂课就更能达到教学效果了。
回收废电池的教学反思篇2
《回收废电池》是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第二课。前一课《买电器》学生已经接触了整十、整百三位数的.加法减法。而这一课开始接触非整十、整百的三位数加减法,并且要求学生用竖式的形式进行计算。这一课,一共可以分为三个课时进行教学,一是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二是有一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三是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星期五,我只上了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第一节课在3班上,状态很不好。由于对课的难度估计不足,内容设置较少较简单,大部分的学生都处于散漫的听课状态。另外,通过这一节课,我也发现学生对与如何进行估算,估算的作用不是很明白。于是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我在第二节课马上做出的修改。
首先是增加了复习量,以及复习的难度,并且针对课本中要求估算这一知识点,在复习中就引入估算,先帮学生回忆、温习估算的方法。另外就是增加了,竖式的示范书写。
终于要上课了,经过修改后,第二节课比第一节课是要效果好一些。
课后,我也与其他老师交换了意见以及我对这节课的想法。
这节课下来,很多环节还是存在着有待改进的地方。
第一,出示练习后,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时间。例如在复习环节,都让学生先独立完成,不用抄题目,按练习顺序把答案做出来即可。趁着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关注班上基础最差的几个学生,掌握他们的完成的情况,以便讲解时更加具有针对性,把辅差工作落实到课堂中。
第二,对与分组进行练习的做法,宁可题目少一些,但每道题目都具有代表性。例如,回收废电池这一课的练习,可以分这么几类典型练习进行巩固:整十整百相加——复习前一课知识;三位数加三位——练习数位对齐;两位数加三位数——检验是否掌握数位对齐的知识;三位数加三位数(有进位)——试探学生对未学知识的了解情况。
另外,在前半节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是还不错的,能跟着老师的学习。但是,到后半节课,对于学生的组织就显得很无力,学生开始处于自己管自己的一种状态,没有跟着老师进行学习。这个时候,就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如鼓励性语言、小组比赛等等来重新组织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唯有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
回收废电池的教学反思篇3
《回收废电池》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二)教学内容。前一课《买电器》学生已经接触了整十、整百三位数的加法减法。而这一课开始接触非整十、整百的三位数加减法,并且要求学生用竖式的形式进行计算。这一课,一共可以分为三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我把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和一次进位的三位数加法放在一个课时教学。考虑到本节课时是计算教学,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教学是比较枯燥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如何提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等等问题让我对本节课有了研究,本节课我前后试教4次。
第一次试教由于对课的难度和课的容度估计不足,对学生学情了解不够,内容设置较多,教学中,没有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演练和操作,所以整节课感觉老师一直在带领学生学习,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于我在课堂上引领太多,学生反而是在被动学习,而且掌握的同学已经出现不认真听课的情况,处于散漫的听课状态。再是学生对于计数器的使用不得当。计数器应该是一种解释算理的辅助工具,但是我却把它当成是一种解题方法,没有让学生充分利用起来。同时上完这一节课,我也发现学生对与如何进行估算,不是很明白。所以整节课看起来有点凌乱没有条理,而且反反复复的重复学生已经会的内容,浪费了时间,没有做到课堂的有效和实效。于是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我在第二次试教前对教材进行了深层次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重组。
第二次试教我首先在课前增加了复习量,引导学生复习两位数笔算加法,并且针对课本中要求估算这一知识点,在复习中就引入估算,帮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同时考虑到学生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利用知识迁移对本节课三位数加法知识点容易理解,取消了学生用计数器拨珠理解算理的操作这一环节。课结束后,教研室两位领导和听课教师进行了评析,她们一致认为学生自主操作理解算理环节不仅不能丢同时还要加大力度,教材中呈现的两种直观教具方格图和计数器都应该让学生直观地去经历感知,理解三位数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算理。这样就有了第三次试教。
第三次试教后,总感觉估算教学有点牵强,感觉很生硬,学生掌握也比较差。在邓老师指导下,考虑到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到现在第一次接确估算这一实际情况,教学预设把估算分为两个层次去教学,第一个层次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估一估时,设计了三个选择项让学生去选择,这样降低了估算的难度,学生就有了初步的估算意识,第二个层次学生解决第二个问题时让学生自己去估算,学生有了第一个问题估算的模型对第二个问题估算也能理解掌握。
在这节课的反复磨课中,对这节课有了以下反思。
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迁移学习探索新知。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让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从旧知识逐渐迁移到新知识,并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探究,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就学习了两位数竖式加法计算,很自然地把把两位数笔算加法的学习兴经验引入到新知内容“三位数加法”。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解决探究第二个问题“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采用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学生分小组选择学具方格图和计数器去操作理解“满十进一”算理,学生摆一摆、拨一拨,课件同步演示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和体会小组合作的力量,最终达到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达到了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的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逐步领悟了计算的算理和算法,突出了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思想。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的教为主导,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3、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本节课给学生准备方格片、方格条和方格块,以此来表示“百”、“十”、“个”计数单位。运用这一直观模型,通过摆与拼来探索两个三位数相加,应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及“满十进一”的方法,这样一可以帮助更多学生,特别是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参与探索并获得成功;二是有利于克服学生长期以来形成数与形分离的片面认识。学生上台操作时,要求学生对获得的知识予以阐述,从而培养了学生严密的数学思维过程。对计算过程的描述得到了计算结果,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4、直观感知,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新课标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第一学段主要是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创造现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与“生活接轨”中学习估算?本节课中由于估算教学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我化繁为简,让学生在估一估环节中给学生三个选项去选择,直观去感知估算,把估算放在具体“回收废电池”情境中去估计。
5、学习氛围宽松,自由,和谐。
本节课采用分小组竞赛获智慧果这一活动,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和谐学习氛围,师生之间的交流融洽。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去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新知是学习的主人,在本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挥得淋漓尽致。
【回收废电池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7.废电池回收倡议书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2057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