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十六岁。离开学校,感觉是获得了自由的鸟儿一样。尽管高考无望,可是,毕竟绝大多数人过不了那个独木桥,因而也没太难过。新生活开始了,每天想着到哪个同学家去串门,或与同学骑车到附近地区游玩。但是时间长了,又觉得乏味了。而且,家里大人也有微词了:只知道玩,应该去找事做,这么大的人了,还靠父母养着。听了以后心里怪不是滋味。还是要复习着,准备参加招工考试。于是,又很不情愿地捧起了书本。
一天,对面邻居家里突然来了个女孩,也是跟我相仿的年纪,也是每天很闲的样子,或在阳台上看书,或吹口琴。记得那些曲子都很抒情,什么《红河谷》《太阳岛上》《芦笙恋歌》等。有一次对门邻居邀我玩扑克,才知道,那女孩是到她姐姐家来散心的,也是高考落榜后,想换个环境放松一下。
大概都是相同的际遇,也都孤独寂寞吧,我们很快就走近了,有很多相似的感受要宣泄。虽然再也不用看那些课本了,但是日子却百无聊赖,只有跟对面的女孩在一起,拿着她的手抄的歌本,弹着半生不熟的吉它,然后和着旋律唱着,才觉得时间不那么难挨。再就是找了些小说或者有小说的报纸看。有一次,她给我一张报纸,指着一篇文章叫《丢失的香柚》。我读过之后,立即被文中悲情色彩所感染。这或许是我内向性格的原因,或许是这种情绪符合自己当时的情境,我特别喜欢这篇文章。而且,就把报纸挖了个洞,把这篇文章剪整齐后,夹在书里,不时拿出来看。
后来,她回她湘北的城市去了。说接到家里来信,给她找了份工作。我于是又恢复了寂寞。
后来,我也参加了工作,就忙碌和充实了许多。工厂全新的工作环境,友好的工人师傅,从事的维修工作,我感到很新鲜。
所在班的班长很喜欢我。看我长得文静,就叫我多写些文章,完成工段的通讯报道任务。应该说,这正好符合我的兴趣,就欣然应允。写什么,怎么写?想起自己珍爱的《香柚》,就翻出来仔细品味揣摩,然后模仿着写小说。我喜欢悲剧故事,因为自己经常被打动。
或许我也正值青春期吧,喜欢《香柚》里朦胧的吸引。真的'很喜欢这种感觉。所以,这文章是我的珍爱。
不知是后来搬家的原因,还是淡忘了这文章,这文章居然找不着了。当时,觉得很不舒服。最遗憾的是,文章里的故事情节都有些模糊了。忘记男女主人公是怎样的相遇,怎样丢失香柚,怎样的造成悲情了。于是,很想找到这文章。可是那时候,找报纸是很难的事,尤其是没有记清楚报纸的日期。一桩心事就搁下了。
再后来,也没太认真去找。而且,生活越来越忙碌,渐渐地就忘了。
到近期,人到中年,似乎闲暇了一些。或许是因为工作事业也稳定了,孩子也大了,经济上也不怎么愁了,又开始在生活品位上寻求精神食粮,比方说找书看。而看小说,必然还是会想到那《香柚》,想起曾经给我《香柚》的对面人家的那个女孩。而现在,那个女孩应该也是为人妻为人母了吧,只是不知道现在可好。想问对面人家吧,可对面的邻居也早搬家了,我们家也搬了若干次了。倒是要找那曾经珍爱的文章,如今可就方便多了,因为有网络。
突然间,我真的想到要找那《香柚》。
然而,想起这文章的时候,身边却没有网络;而上网的时候,却又没能记起文章这事儿。所以,总是恼怒自己的记忆力减退,或者是嘲笑自己对世事的淡漠。一直到今天,终于在上网的过程当中,突然间想起了要寻找的《香柚》,才立马开始启用搜索引擎。果然不出所料,显示出这文章的作者是梁晓声,而且有全文。一时间,我觉得见到了老朋友般亲切。迫不及待地把全文阅读了一遍,把丢失的故事情节重又拾起。
我终于见到了久别的《香柚》,尽管不是我最先那张巴掌大小的剪报,可是,我仍然有种重逢的喜悦。看到这《丢失的香柚》,我还是会想到她。就这么奇怪。
【因香而寻的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1.寻的经典散文
3.追寻的散文
5.林徽因经典散文
7.自寻的“苦恼”
8.寻的诗歌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848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