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我终于以429分的全所最高分敲开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大门。梦想和现实是那么紧密地走到了一起。
我常常用激情来形容生命的每一次绽放,喜欢那种喷薄而出的豪迈。考研,让我更加明白了其中的艰辛。激情不是目空一切的张狂,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事实上这样的"激情"只是冲动与鲁莽。真正的激情,是用理性支撑起的坚毅的火种,是在每一分每一秒的奋斗中积淀下来的一种感觉,是在经受挫折之后依旧乐观的心态,是在别人放弃时咬牙坚持的决心。总之,考研的风雨历程中我体会到了:激情是一种智慧,就像一位哲人曾告诫我们的:把抱负放在努力的锅中,用坚韧的小火煎熬,再用判断做调味料。
心,似乎还悬浮在2006年1月,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而此刻却呼吸着首都自由的空气,在中国科学院的天空里放飞理想,续写激情篇章。我按捺不住心头的感动:一路艰辛,我终于来了!
有人说考研是一次涅槃,我并不苟同。考研的每一天,阳光雨露和汗水做伴,有的只是精彩!考研是什么,我很难定义:是对现实的挑战,是对梦想的执著,而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认同。我的考研是用激情支撑、用时间堆砌、用汗水实践、用理性判断的梦想体验。
我的本科成绩不错,因而获得保送本校研究生的资格十拿九稳。面对着别人看来至高无上的荣誉,我放弃了。我梦想着中国科学院,梦想着在这里和智者对话、和高手过招,梦想着自己的视线能和国际对齐。可我的决定立刻迎来了多方反对。一些近乎绝情的斥责却更加坚定了我入主中国科学院的决心。我相信,要做不平凡的事就必然要忍受世俗的排挤,勇敢地撑起一片孤独与坚韧的星空。
于是,我开始了奋斗的征程,为的是那个孤注一掷的梦想和一个成功的理由,当然更多的是想为自己的将来寻找一个更高的平台。我为自己制订了一个近乎苛刻的复习计划。尽管一天要学习15个小时以上,可我从来没有感觉到疲倦。
那时候,保研的同学都已经如释重负,尽情享受生活的安逸。我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默默地为2006年的那场战役添加必胜的砝码。空气凝重得让人窒息,我的头脑却一直高速运转于兴奋状态。数学,思维的体操,我无数次陶醉于这种形式逻辑的完美与圆满之中,忘却了时间已经将我带入第二天的凌晨。我钟爱的海洋学更是让我时而沉思、时而痴狂、时而感动,即使在睡梦中也会依稀浮现大洋环流的图像,美轮美奂,精妙至极。
我梦想着中国科学院,梦想着在这里和智者对话、和高手过招,梦想着自己的视线能和国际对齐。
就这样,时间飞逝。每一天都重复着同样的线路,面对着同样的书本,保持着同样的'激情。不一样的是对知识的掌握、对考研的认识和对生活的体悟。不知不觉中,陈文灯的数学指南我已经做烂了,海洋学的公式我已经能够倒"推"如流,就连最头痛的政治和英语也被我啃了三遍以上
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突然想起在考研班上范猛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颗星都可以为自己的理想而闪烁,如果你真心实意想做成一件事情,宇宙间所有的力量都会帮助你实现梦想!"那位英语王子用他近乎传奇的经历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学生,当时的我为他的激情而沸腾。宇宙间所有的力量汇集到一起,我想,梦想和现实之间真的只隔着那一场考试。于是,我安然入睡
考试进行得跌宕起伏,我却异常平静。平静地拆开试题册,平静地面对自己会的和不会的、确定和不确定的,最后平静地等待老师收完试卷、平静地走出考场。时间正在考验一个人的壮志雄心:他是否真的执著于自己的梦想,他是否能够享受生命的极致之美。正如我的老师所言,极致之美意味着人生的无限可能。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分数时间 最终我以全所最高分敲开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大门。
2006年考研已经远去,然而一个奋斗者的脚步不会停息。我依旧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北极星:我的梦在更远的未来,我的生命要享受更完美的极致。
后记:风雨考研路,光有激情我肯定走不了那么远。在大洋彼岸的WoodsHole海洋研究所,有一位教授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我、关心着我。
我认识黄瑞新老师是在2004年的海洋论坛上。在和他的一次交谈之后,我的思维方式开始发生某些微妙的变化。黄老师的教诲,为我的学习提供了高屋建瓴的视角,也使我深层次地思考问题成为可能。黄老师全力支持我报考中国科学院,欣赏我挑战现实的做法。每一个越洋电话都包含着黄老师的关切和教诲,让我在备考的冬天不再绝望,让我前行的脚步异常坚定。复试的前一天,我刚到北京就接到了黄老师的电话,他的鼓励,他的建议,我铭刻在心。
即使现在在中国科学院我依旧会得到黄老师的关心。他说,"我希望你能成为科学家,超过我和你的老师"。我真的很幸运,感谢上帝,那次论坛,那次交流。
【考研故事:梦想和现实之间】相关文章:
5.现实梦想诗歌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1836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