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演讲稿
篇一: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列宁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历史的目的什么呢梁启超先生说:简单一句话,历史的目的就是将过去的真事赋予新价值新意义,以供现代人之资鉴。我们接受历史教育的目的就是了解过去,把握现在,以史为鉴,鞭策和激励我们创造美好的未来。我来自江苏南京,相信大家听到这里再想想主题就知道我为何在这里演讲了。
可大家知道吗:就在77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37年12月13日,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那一天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南京,日军的炮火轰开了南京的大门,灭绝人性的侵略者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如果以秒来计算,那么,每隔12秒就有一个生命死于日本人的屠刀下。他们采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中国人民。日本侵略者把杀人当作竞赛活动,居然搞杀人比赛,称胜利者为“勇士”,以在规定时间内砍下多少中国人的人头为荣;在日军731部队的实验室里,日本侵略者把中国普通百姓用来进行化学和细菌实验,那一张张被细菌毒害而扭曲变形的脸,保持着各种痛苦的表情;万人坑下,尸骨累累,那一个个孕妇,被刺刀活活刺开肚皮,挑出婴儿;日军在进行凶残的大屠杀的同时,为了掩盖其罪行,采用纵火焚尸、抛尸长江等办法,对遇难者毁尸灭迹。南京的文化珍品、物资财富也遭到了大掠夺。他们杀烧淫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
十朝古都,六朝金粉,就此沦陷和毁灭。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烈火,烧红了黯淡的天空;鲜血,浸透了苦难的大地。惨叫四起,撕心裂肺;尸骸遍地,触目惊心,南京成了人间地狱!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据战后国际法庭认定,日军侵入南京后,一个半月内,被集体屠杀的中国人达19万以上,被零散屠杀的中国人超过15万,总计30万人以上。
30万鲜活的灵魂,美丽的生命,就此消失和泯灭了!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永远不能忘却的伤痛!这是一段血泪史,是一段苦难史,更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逝者如斯夫!南京大屠杀一晃已经过去76年了。时光虽逝,历史的烙印却深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永远沉淀在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我们可以忘记仇恨,但我们永远难以忘记历史留给我们血的教训。我们中华儿女应该时刻告诫自己“勿忘国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每当我们在各种场合上,眼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晨风中火一样冉冉升起时,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涌起一种无比自豪,无比骄傲,也无比神圣的感情。不论我们走向何方,不论我们在何时何地,只要我们看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蓝天白云之间,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祖国,是和我们血与肉相连,荣与辱相通的!祖国光荣,则我们光荣,祖国耻辱,则我们耻辱!国家把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城都会拉响警报,以此悼念在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在阵阵撕人心肺的警报声中,人们或伫立沉思,或默默哀悼。警报提醒着每一位中国人,绝不能忘记国家和南京这座城市,曾经遭受的耻辱!
我们年复一年隆重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决不是单纯为了纪念,而是要我们每一个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虽然战争好象离我们已很遥远,但历史却让我们铭记——落后就会挨打,就会国破家亡!请大家记住,爱国主义永远是民族精神不灭的灵魂。
周恩来总理曾这样说: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爱国心的源泉。今天,我们小学生生活在和平的岁月里,我们是最幸运、最幸福的人,因为我们生活在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日子里,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日子。
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要把十三多亿人的力量凝集起来。今天的'祖国培育你们健康成长,教会你们知识,锻炼你们的能力;明日的祖国需要你们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本领把我们的国家变成一个没人敢欺负的强国。 同学们,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蓦然回首,让我们反思,让我们铭记国耻;放眼远望,让我们畅想,让我们继续开创。同学们,新世纪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不要让历史重演!让这句话记在我们的心里,永不忘记,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惟有举国不怠,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篇二: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演讲稿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历史不容忘记,国耻更应铭记!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抗击法西斯侵略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主要国家之
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之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分。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战后的中国满目疮痍。在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整个八年抗战期间,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蹂躏祖国的胸脯,其中有几年在上海这个“国中之国”中,也看到英国,美国士兵耀武扬威地走在马路上,外国军舰在黄浦江上任意来去……只有尝尽失去自由和被压迫的滋味,才能深切地懂得“勿忘国耻”这四个字的含义。现在,每当唱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时就会联想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句古训。
日本侵略中国的国耻像大山一样压在中华民族的头上,压得几亿人民透不过气来,也在我们这些少年人心灵里灌注了铅一样沉重的忧愁和哀伤。中国,我们古老的中国,生我养我的中国,地大物博却遭人欺凌宰割的中国,终于让我们见证了它挣断身上屈辱的锁链,铁骨铮铮地站起来了!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们有必要再次缅怀历史,铭记历史。中国能发展到现在所经历的苦难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至少也有所耳闻的,我们一个个小小的人组成了大大的中国,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多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日本国内总有一股势力不甘心接受发动侵略战争失败的结果,竭力美化军国主义侵略战争,刻意否认日本侵略罪行,肆意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尤其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以来,质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参拜靖国的神社,解禁集体自卫权,谋划修改战后宪法,企图窃取中国固有领土钓鱼 岛。种种做法令人愤慨。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我们要铭记历史,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时刻警惕日本帝国主义的抬头。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不是要加深中日两国的仇恨,也不是宣扬中日对立。而是要让历史告诉未来,激励后人奋发图强。让一代代后来人都能铭记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斗争,深切缅怀先烈和死难同胞,树立爱国的志向,增长报国的本领。也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家,更爱我历经万千磨难走到今天的祖国,每一位华夏儿女都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篇三:勿忘历史振兴中华——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勿忘历史 振兴中华》。
三月风成熟了炎黄拓荒的后裔,五月雨诞生了华夏腾飞的希翼,七月火点燃了人类的憧憬,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中国如苏醒的雄狮,睿智,优雅,雄壮,在广袤的大地上演绎着复兴的神话。
清朝,中国就开始遭受帝国主义的荼毒,旧中国的历史更是命运多舛的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我们不会忘记虎门销烟的烈焰,不会忘记火烧圆明园的灰烬,不会忘记甲午海战后北洋舰队的沉灭,更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后30万同胞的累累白骨。如今,面对历史博物馆内的遗迹,我们惊叹前人的智慧,更心痛众多旷世奇珍的毁灭,属于我们的金银、玉器、珐琅、珠宝,今天却依然屈辱地躺在法国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内,而残暴屠戮过我们的民族却至今都跋扈地拒绝承认历史,这是多么巨大的讽刺呀!
但我们应该庆幸的是,灾难并没有压垮我们的民族,从南湖洪船的起航,到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从天安门城楼前的庄严宣告到南巡讲话的改革春天,经历八十多年的风雨,中国站起来了。此后的时光如风驰电掣般过去了,但岁月的沧桑还是镌刻在这个古老的国度上,那些销烟弥漫过的遗迹更成了历史的见证人,它们时刻提醒着“勿忘历史”,而祭奠那段历史更需要我们“振兴中华”,创建一个强大的民族、伟大的国家。
无可奈何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之巅,要以强大的经济力量为基础。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溯源历史的长河:甲骨文留有你的印迹,旧石器迸发出现代文明的光辉,四大发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改革开放让曾经荒芜和冷寂的中国浑然成了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天堂,西部大开发更是撩起了无数心灵对苍茫西部的满怀激情和无限向往。中国恰似春潮漫过的大地一样生机盎然。希望在前、机遇在前,我们年轻的祖国用激情和活力支持着追求的脚步不断前进。给今天的选择一双慧眼,明天的道路就会延伸无限的坦荡,给封闭的仓库一扇小窗,智慧的高山才会展露丰富的矿藏,给未来的烟花意思火星,生命的星空必会迸射耀眼的光芒。我们相信在崛起的地平线上,中国人民必将用不屈的双手托起一轮绚烂的太阳。
千百年来,人们仿佛总是致力于在这片大地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可究竟是什么穿透了这深深的时空?是帝王将相的盖世伟业,是智人学者的不贰真理,还是诗人们一咏三叹的爱情?撒哈拉的流沙磨平了金字塔的尖顶,海誓山盟的甜言蜜语也被风吹向四面八方,但一段即在的屈辱历史却渗透时间,警醒着几辈人。前人已矣,逝者如斯。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美好前程需要通过知识的武装来开创。窗明几净、书声朗朗,今天我们在校园里健康成长,明天必将成为国家的栋梁。
谱一曲新词念一段往事,让我们铭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演讲稿】相关文章:
2.牢记历史爱我中华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yanjianggao/3139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