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图形中的学问》听课反思
在湖北小学数学教师群里每周都会进行网络教研,在周二听了来自合肥的刘亚东老师的一节课《数图形中的学问》,一节课让自己受益匪浅,也让自己对这节课有了更多的思考。这是一节四年级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刘老师将自己的课与课前交流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孩子们介绍自己时便有意识的与孩子们握手,一开课很自然的就引出了“如果老师要和每一个同学握手,一共需要握几次?”进而引出“如果每两个人之间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当孩子们脱口而出20次时,老师并没有着急纠正,而是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接下来就是探索的过程,刘老师非常注重从学生中找课堂生成点,也非常乐意给孩子们表达的机会,毫不吝啬对孩子们的`夸奖,但是整节课下来还是显得非常沉闷,学生不愿意或者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比如老师经常会问“你还有不同的数法吗?”、“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我理解这些问题的背后老师希望孩子们能从中体会到“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能将“数”与“形”结合起来,但学生似乎不太明白老师到底想干什么,这从最后的小结中体现的更清晰,孩子们最后的总结都在谈怎样解决“握手”的问题。
我在想,如果是我来上这节课,我将怎样来突破这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呢?在第一次交流“3个人之间两两握手,需要握几次”时就已经有孩子提出了算式:“2+1=3(次)”,我们是不是可以就此请写算式的孩子讲一讲算式是怎么来的呢?后面再探究4个人,5个人的时候不强调必须用线段的方式,孩子们是不是还会出现列算式的方式呢?最后归纳总结方法时或许孩子们就能想到算式及其中蕴含的道理了。第二个我比较困惑的是这节课的重点只是找出列式的方法吗?如果不考虑计算的方法,当人数较多或者节点较多时这样的计算还有意义吗?算式与算式之间可以建立怎样的联系或许也需要考虑?
【《数图形中的学问》听课反思】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664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