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既是大学生体育教学的传授者,也是大学生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的引路人,同时,体育教师也是社会体育指导的主力军,是中华民族体质强健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体育教师与学校的关系中,除劳动合同规定的内容外,双方间还存在着隐含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而这种期望是体育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引入心理契约理论研究体育教师与学校之间的交互关系,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规范双方的行为。
一、心理契约内涵
最早使用心理契约这一术语的是A r g y r i s在《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用“心理的工作契约”来描述雇佣工人与工头的一种关系,但未对此概念进行界定。Le v i n s on等人在一个公共事业单位的个案研究中,将心理契约描述成“未书面化的契约”,是组织和雇员之间相互期望的总和,强调双方关系的互惠性。S c h e i n把心理契约界定为任何时刻都存在于个体与组织之间的一系列没有明文规定的期望,并将其划分为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并强调“心理契约有很大的力量,是行为的决定因素”。K o t t e r认为心理契约是存在于个体与其组织之间的一份内隐契约,它将双方关系中一方希望付出的代价以及从另一方得到的'回报具体化。学者们都认为心理契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结构,其内容可能包括千万个条目,很难全部罗列出来。
目前大多数文献将心理契约划分为交易和关系两个维度。在交易维度中,心理契约关注具体的、短期的和经济型的交互关系,它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用金钱来加以衡量,如工资、奖金等;而关系维度的心理契约更多关注广泛的、长期的、社会情感型的交互关系,包括长期的工作保障、职业发展和个人问题的支持等。国内学者朱晓妹和王重鸣研究指出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中的组织责任由物质激励、环境支持和发展机会三个维度构成,员工责任由规范遵循、组织认同和创业导向三个维度构成,他们认为三维结构更符合中国背景下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特征。林澜和伍晓奕研究认为中国高校教师心理契约是一个多维构念:学校责任由生存保障、制度支持、资源支持、沟通参与、成长发展五个维度构成;教师责任由敬业守规、关心学生、科研投入、认同支持、活动参与五个维度构成。
应用心理契约理论,可以更好地分析高校和体育教师之间的交互关系,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规范双方的行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对高校的忠诚度。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契约的破裂会影响其工作满意度,产生失望情绪。因此,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师管理中要有意识地对其心理契约加以引导。
二、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契约的分析
高校体育教师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备相应的体育特长,有独立的价值观,自主性和独立性是其突出的心理特征;高校体育教师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有着更高的定位,心理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是其最大精神追求;高校体育教师忠于职业而不是学校,终身就业能力的提高是其新的职业心理期盼。这些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特殊性特点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契约的特殊性。
首先,由于高校体育教师专业性强、自身素质高,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心理契约形成的过程和背景。在应聘到高校时,他们通过与高校的接触的沟通,能更好地体会高校提供各种信息中所包含的真正含义,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对初始单方心理契约的形成影响很大,大多与高校的基本契合是健康的;其次,由于高校体育教师成就期望强,他们重视来自同事的尊重,更重视自我实现的满足。他们希望通过完成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而得到同事和学校的认可。这种认可表现在精神上则主要侧重于心理契约,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容易感知心理契约的未履行;第三,由于高校体育教师不迷信惧怕权威和他们工作的高自主性,工作结果难以测评,导致心理契约违背发生时,高校想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其不良行为的方法的有效性受到削弱,这使心理契约的违背更容易造成其不良的行为反应;最后,由于高校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选择权,即他们更多地忠诚于自己的职业,而非忠诚于高校本身。这使得高校体育教师对高校的忠诚度自然就会降低,容易把心理契约未履行看作心理契约违背。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契约的这些特点对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师的管理提出了挑战。
三、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契约管理对策
与其他一般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相比,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契约具备自身的特征,因此高校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管理而言,必须提出专门针对体育教师心理契约的管理对策。
(一)给予高校体育教师主人翁地位
高校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常常是上公共课或选修课,尤其是在只有公共体育教学部的高校,学生觉得高校体育教师就是其他教师的辅助,作用不大,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师和学生中的地位不高。在高校评优评奖,申报课题中,高校体育教师也常常是一个被边缘化的群体。高校体育教师自身感觉沦为了学校边缘人,这种感觉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师主人翁精神的发挥,不能动员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其工作效率。
(二)重视高校体育教师的价值的自我实现
在现实中,许多人认为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是简单的技术活,缺乏高深知识和科研含量的技能传授,这中认识是对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最大打击,是对其劳动成果的不珍惜。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他告诉我们,人的最高价值是自我实现,因此,学校和学生尊重高校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尊重高校体育教师价值的自我实现对高校体育教师而言是重中之重的事,它将引发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潜能和动力。
(三)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许多高校体育教师由于体育课不受学生和学生重视,自我放任,不负责任。平时教学中既不认真备课、也不钻研教材教法;既不进行科学研究,也不进行教学研究。闲时发牢骚,工作时放任自流,造成恶性循环,并在整个体育教学部形成不好影响。高校应该形成激励高校体育教师努力自强的机制,运用各种奖励措施,督促其进行科研和教研。
(四)保证充足的体育基础设施
物质条件方面的保证是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契约良好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师备课设施和上课体育器材设施方面极度缺乏,造成教师备课和上课效果大打折扣、组织调度难度增加、学生听课不认真等负面效果,也打击了体育教师备课和上课的积极性,有些高校体育教师干脆就应付应付。
(五)多开展体育类竞赛
开展体育竞赛则是高校体育教师体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最佳时机,是向其他专业教师体现体育教师超强专业水平的最好机会。通过多开展体育类竞赛,高校体育教师可以从中获得自我满足感、成就感、大学生的崇拜感。而带领大学生参与校外的竞赛,也体现高校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训练的能力,是专业水平的反映,也是高校体育教师学以致用的最佳展示,是他们获得各种奖项的良好途径。
(六)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
高校应该开展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教育和讨论,让高校体育教师认识到自己身的作用和价值。高校体育教师也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校师生看了解体育的作用、功能,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社会体育进步,促进民族体质的提高。高校教师不应该逃避现实,以身为高校体育教师而伤心,应该培养自身的高尚的道德情怀,以心系学生和服务社会的有责有为的精神,努力为学校工作,为社会体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探究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契约问题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2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