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的聋教工作体验,使本人深刻意识到心理学教育和医学知识对于聋教工作者的重要性。目前,有关青少年心理研究方面的书籍琳琅满目,唾手可得,而针对听障孩子的书却难以找到。作为特殊教育重要构成的聋教事业要健康稳步地不断向前发展,要充分地展示出人类文明进步的自信和骄傲,就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正如著名的聋教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方俊明教授所言:“特殊教育,作为一项应将医疗养护、教育训练和劳动就业融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的重视、立法的保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也需要专业人员本着科学务实的精神,深入开展基础教育研究和应用研究。”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工作者开始关注听障儿童研究,并且有了突破,然而很多研究或完全停留于纯操作层面,或过多倾向于理论探讨,与聋教、工作者的实际需求不太吻合。由湖南师范大学钟毅平教授和湖南科技大学谭千保老师合作撰写、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听障学生的社会认知及发展研究》在梳理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认知最新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对听障学生的自我、自尊、焦虑、人际关系、观点采择、心理理论、情绪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听障学生社会认知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听障学生社会认知发展的建议。本人认为,这本书非常适合一线聋教育工作者阅读,既可以提供理论指导,也可以作为一本工具书在特殊教育学校与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使用,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该书合理的研究旨趣,可为聋教工作者明确研究的方向。作者在前言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本书是为特殊儿童及特殊儿童的教育所写,并提出了合理的研究旨趣:第一是“要引起全社会的共识、共鸣,以求引起各级政府、各界人士对特殊教育的高度重视”;第二是“特殊教育要重视特殊儿童的社会化与社会适应”。聋生是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特殊教育在一级学科教育中也处于弱势位置,“与普通教育的繁荣景象相比,仍处于相对滞后的欠发展状态”。特殊教育走出弱势分支学科的困境需要明确合理的研究旨趣。聋教工作者通过不断深入、丰富的研究引起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关注,求得人们的重视。这样,不仅可以塑成特殊教育的良好形象,而且可为特殊教育研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佛罗斯特曾指出:“所有社会最基本的教育都是致力于使个体适应他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依此看来,聋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要促使听障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自然环境。聋教育要达成此目的,则需要聋校采取积极举措促进听障学生的社会化,着力培养听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此举将为听障学生提供立身之本,符合广大学生、家长的愿望,因此,重视听障学生的社会化与社会适应,应该成为聋教工作者的研究目的与兴趣,该书提出的研究旨趣既符合聋教的实际需要,又可为聋教工作者的研究指明方向。
二是该书对相关理论深入浅出的阐述,有助于聋教工作者的理论学习。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成败关键取决于拥有一支满足聋教事业发展、具有高素质的聋教师资队伍,在聋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理论素养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专门针对听障学生发展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不仅影响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还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同时,在聋教领域,研究的空白太多,很多理论层面上的问题亟待解决。作为一线教师专业发展较为成熟的聋校,以课题研究作为平台来进一步提升层次是很值得推广的渠道,但这得需要一批理论素养较高的教师,需要他们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而听障学生社会认知发展的理论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要理论之一,因为“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是其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素”,聋教工作者理所当然地要掌握这一关乎听障学生发展的理论。该书对自尊理论、观点采择理论、心理理论、情绪认知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这无疑会给阅读此书的聋教工作者带来有益的帮助,有助于他们理论水平的提高。
三是该书内容贴近听障学生的实际,可为特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从目前聋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教育教学效果还有待于提高。究其原因,除了听障学生的听力缺陷影响教学质量以外,可能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聋校工作者对听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缺乏深刻的认识。两位作者多年前就着手研究听障学生的社会认知发展,接触了大量的有关听障学生发展的实践素材,加之他们深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功底,因此熟悉听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听障学生的教育工作有很深的认识,这点在他们的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在主要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就选择了自我意识、焦虑、人际关系和情绪发展等听障学生十分关注的内容;在对问题的分析上,也紧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如对焦虑的来源、自尊和身份认同发展的原因分析;提出的教育建议也较为切合学生目前的发展现状,如采用正确的社会比较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采用“假装游戏”发展学生的心理理论,采用“移情训练”提高学生的情绪理解能力等等。
四是该书对实证研究方法娴熟的使用,可为聋教工作者开展研究提供方法上的指导。现在特殊教育研究已普遍得到了大家的重视,但也存在经验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特别是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实验研究少等问题。聋教工作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发展问题也有一定的思考,但是让他们困惑的是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而不是停留在经验解释层面,因此他们渴望得到研究方法上的指导。该书不管是介绍前人的成果,还是作者自己所进行的系列实证研究,都努力做到了用数据说话,实证研究的科研方法是此书的另一亮点。阅读此书,对于立志从事教育科研的特校教师来说,不仅可全面了解听障学生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更能掌握实证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作为特校管理者,鼓励聋教工作者学习实证研究方法,并逐步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促进聋教工作者科研素养的提高。
五是该书对国外最新研究进行了介绍,可拓展聋教工作者的视野。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许多聋教工作者对国外聋教发展、聋教研究热点不甚了解,这明显不利于聋教工作者吸收国外最新理论,不利于聋教工作者紧随聋教发展的潮流。作者抱着严肃、认真的学术态度,研读了大量英文文献资料,我欣喜地发现他们这本书中介绍了许多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听障学生的自尊影响因素、听障者的聋人身份认同发展轨迹及其原因、听障儿童心理理论特点等。而且,书中介绍的一些观念对我们的冲击也较大,例如:“父母耳聋的耳聋学生自尊得分比父母听力正常的耳聋学生的得分要高,不管同胞是耳聋还是听力正常的……耳聋父母是耳聋学生的一个很有效的角色模型,父母较早地使用手势语交流是值得赞赏的”;“当耳聋的父母有了一个耳聋的小孩时也许会感到高兴,因为他们可以分享相同的身份、相同的文化,更振振有词的是,他们能很容易地进行交流”;“在普通学校中雇用成年聋人,学校参与听障群体的活动……”;“听力正常家庭中的听障儿童心理理论的异常发展……聋人家庭中听障儿童心理理论的正常发展”等等。诸如此类的观念、结论,将有助于我们视野的拓展,学习并领悟它将会促进聋教工作者教育观念的更新。
当然,该书中涉及的有些研究主题还可以进行更为深入、具体的研究,但作为国内第一部有关听障学生社会认知及发展研究的专著,能在合理研究旨趣的指引下,做到既有理论探索,更有实证研究,既着眼于国内特殊教育,尤其是聋教育的实际情况,又放眼国外的最新进展,实在是难能可贵。对于一线的聋教工作者,它不仅是良师益友,还是良好的“精神食粮”。为此,我将它推荐给广大的聋教工作者。
【一部聋生教育的心理学专著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8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