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是什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钱老师给大家请来位小魔术师,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2、生读课题:我是什么(板书)
3、师: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认真地读一读,相信会读书的孩子就能猜出它是谁。
4、生自由读课文。
5、师:谁能告诉我这个小魔术师是谁呢?指名说(水)
6、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说
7、师:这位小魔术师都有些什么魔法呢?谁来说说。指名说
二、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看它能变什么?
2、指名说(云)你是怎么知道的?
3、平时,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云?
4、那小魔术师又是怎么打扮云的?(再读课文)
5、瞧,小魔术师在不同时间给云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真有趣!让我们一起想象云多变的色彩,美美读这段(注意抓住“披”)
6、指名读—评读---齐读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魔术师除了能变“云”,还能变什么?
2、自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说。(雨、雹子、雪)
3、再读课文,找一找雨、雹子、雪是怎样掉到地面上的?用铅笔勾画有关字词。
4、指名说
5、课文为什么要用“落、打、飘”?能不能给它们调换一下?
6、理解“落、打、飘”,注意读法。
7、生试读,指生读,评价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魔术师不仅会变魔术,你们想知道它平时是怎样生活呢?
2、自读第三自然段
(1)水平时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
(2)(为什么说水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舞蹈、唱歌、开大会?
(2)这些生活方式,(穿衣服,披红袍,睡觉等)这些都是谁所具有的?
(3)放录像或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水在这些地方不同的情景,来帮助理解:
水在池子里它(睡觉)安安静静;在小溪里它(散步)慢慢前行;在江河里它(奔跑)流速快,充满生机;在海洋里它(舞蹈、唱歌、开大会)波涛翻滚,气势磅礴。让我们把对这段的理解拟人化些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自由读,评价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你们想多了解这位小魔术师吗?它具有哪些性格呢?
2、自读第四自然段
3、指名说(温和、暴躁|)
4、它温和时会做什么?暴躁时又会做什么呢?
5、分角色读。女生读表现水温和的部分,男生读表现水暴躁的部分。
6、这会你们应该能猜出这位神奇的魔术师是谁了吧?(水)
7、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8、总结:是啊!水不仅可以变,而且还可以为人们做事,勤劳智慧的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治理它,让我们能更好地利用它。
9、再读全文,边读边想:除了从课文中,了解到水的变化,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你还可以发现水有什么变化?
10、你们还能想出哪些办法,让水多做好事,少做坏事?小组讨论。
11、学生交流。(重在引导学生提到如何保护水资源:如节约用水;植树造林,预防水土流失;处理污水;不倾倒垃圾......)
12、小结:面对现在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越来越贫乏,面对现在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实,我们更应该重视如何保护它,这样才能让它多做好事,不做坏事。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2
课文《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文章脉络清晰,第一人称的写法令人倍感亲切,在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小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在执教这一段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一)小组合作,读词组句。
在引导同学充沛朗读这段话之后,我布置同学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出示事先准备好的6个词语卡片(“小水珠”、“小硬球”、“小花朵”、“落”、“打”、“飘”),先指名小朋友们读一读这些词语,然后试着把这6个词语拼组成3个句子。并布置一位同学上台在黑板上拼组。由于同学熟读了课文,对词句已有初步感知,小朋友们大都能准确地按上下排列的顺序排列出“小水珠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
(二)感知句意,调整句序。
同学组好句子之后,我掌握契机地问道:“这里面有三个动词,分别是什么?”小朋友们不由地脱口而出:“落、打、飘。”我又接着问到:“那它们的位置可以调换吗?”问题一出小朋友们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窃窃私语,还有的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但不一会便有人跃跃欲试地嚷嚷道:“不能,不能。”并有理有据地说出了自身的理由: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打下来;花朵很轻,当然是飘下来;而水珠自然是落下来了。
而这时我又故做疑惑状说道:“听大家这一说,仔细地想一想,这三个句子的'位置好像有点不妥,能不能重新调整一下顺序呢?讲出你的理由来。”小朋友们一下子又被难住了,但马上有又一个个喜形于色:“我知道了!”“我也看出来了!”接着开始动手调整三个句子的顺序。最后又一个个争着向我和同学们讲自身的发现,说调整的理由。一个小组汇报:“小水珠、小硬球落下来时有的轻有的重,我们组是依照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的:第一句是‘花朵飘下来’,第二句是‘小水珠落下来’,第三句是‘小硬球打下来’。”另一个小组汇报:“我们组是依照小水珠、小硬球落下来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最先落下来,小花朵最轻,当然是最后飘下来。”但大家都能通过对“落”、“打”、“飘”这三个动词不同意义的感知而作出判断的。
(二)朗读感悟,想象情境。
同学读词组句,又按自身地理解重新修改了课文,可这时我又出一招:“同学们已经重新排列了这些句子,且理由都非常充沛,很好!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自身出色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感受它们下落时的轻重快慢呢?”同学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思维又再次被激活,一个个又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读了起来,并都在“飘”、“落”、“打”这三个字的读音处置上做文章,反复尝试,相互提示,如有的同学将“飘”读得轻而长,将“打”读得重而促,我检查上也进一步提醒同学:“小花朵飘得还不够轻不够慢。”“小硬球还应该打得再重些。”最后,我又让同学把这些句子放回原文中去读整段话。同学们在交流朗读时的感受和互相评议时,有的说:“我读这句话的时候,眼前像是真的有千千万万朵雪花在空中飘舞。”有的说:“我听ххх同学朗读这一句时,眼前也像在放电影:无数的雹子像子弹一样打在地面上和我们的脸上,硬硬的,凉凉的,蹦蹦跳跳的,真好玩!”……
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可能的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身,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同学,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但同时也激活了同学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他人表达或展示出自身的感受。使同学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这应该就是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是关注同学语感的能力培养,就是“读”与“练”的有机整合吧。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2.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5.我是猫教学设计
6.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xialingying/34540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