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环保!一个经常挂在人们嘴边的词汇,简单又复杂。一个人少用一个塑料袋,关好一个滴水的龙头,就叫环保;一个小区,利用太阳能作路灯,将垃圾分类处理,就叫环保;一个学校,循环利用教科书,收集饮料瓶,就叫环保。而环保,又让无数的科学家,环保人士为之奋斗终生,让许多国家作为今后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
我是我校“环保志愿者协会”的会员。“环协”提倡过食堂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做过图书循环利用“传递知识,传递爱心”的活动,也在春季植树,在冬季为树木穿上冬衣……有了环协,我校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正在逐渐加强。虽然力量微薄,但影响却不容忽视。
去年暑假,我有幸去参观了世博会。感触最深的不是那些先进的机械设备,也不是使人身临其境的3D动画。无论你进入哪个国家的展馆,都能感受到各国对环保的重视。科技的发展使人们过上了方便的生活,然而要想过得舒适,就必须融入自然,与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湖水,茂密的森林,多样的动物和谐共存。城市馆中,有一个特殊的展区令我印象深刻。在一块白色的屏幕上,映着一个城市的影子,有高楼大厦,有街道、行人,而这个影子的主人,却是一个用垃圾堆成的奇形怪状的东西。这个展区,体现了设计者新奇的创意和对废物利用理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我们不关注环保,那么以后的城市,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被垃圾所包围,我们将会被自己制造出的废弃物吞噬。
英国馆的设计,更完全是环保的主题。它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展区核心“种子圣殿”外部有六万余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白天,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夜间,触须内置的光源可照完整建筑,使其光彩夺目,展区中的“绿色城市”,“开放城市”,“种子盛典”,“活力城市”和“开放公园”等几段参观旅程引导人们关注自然所扮演的角色,并思索如何利用自然来迎接城市面临的挑战。
伦敦的零碳馆的建筑中,设置了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6套零碳样板房。全馆采用的是可再生能源,实现建筑的零碳排放,为参观者提供最低能耗的舒适体验。由此我联想到,北京现在新建的社区中有许多都是以低碳为目标的。有的社区实行垃圾分类后,将厨余经过垃圾处理设备处理,大部分能够迅速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而仅余的废料也能通过特殊的菌类转换为肥料运用于小区绿化建设中,大大节约了环保成本。看来环保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了。
可是仅仅有了“理念”,有了先进的技术就能做到“环保”么。这当然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还是要提高人们的素质,把环保落到实处,把环保作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习惯”,而不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对于日本的大地震,许多人都有不同的评价,暂且不提其他,仅对于日本人的国民素质,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在震后的日本地铁站里,地铁停驶,人们全都安安静静地等待着,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小学的操场上,宾馆的大堂里,避灾的人们静静地坐着,躺着,没有人抽烟,也没有人高声说话。天亮了,人们纷纷离开,一个个都把身边的垃圾收拾起来带走,地上干干净净,好像根本没有人曾在这里过夜。我们再看看我们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垃圾,散发出恶臭的湖水……我只能说我们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对于环保,可以说的东西还太多。如果还我们热爱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如果我们还对美好的生活有所期待,那么环保,就在身边。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huanbao/10552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