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上海高考作文:穿越沙漠和自由

高考作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014上海高考作文:穿越沙漠和自由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沙漠”象喻“人生困境”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认为,今年的作文题目是一道“两概念”类的材料题,是一道正常的、老师们都在关注的题型。但从审题的角度来看,与往年略有难度的是“沙漠”具有象喻性,即人生的困境。题目中的“可以选择”表示一种或然性,而后半段的“必须”则表达必然性。

  黄荣华认为,作文题目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与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句:“无论风暴将我带到什么岸边,我都将以主人身份上岸”相吻合。即命运的必然性和人的主动性,虽然人生必然会遇到困境,但我们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化约束(人生困境)为自由(人生坦途)。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黄荣华认为,考生们既可以从自由的角度切入,选择最适合的方式穿越困境来写;也可以从约束的角度来写,关注困境的存在,不要迷信道路和方法;还可以将两个角度融合在一起,即化约束为自由。

  题目思辨性强 既自由又有限制

  交大附中嘉定分校语文组长申玲娣老师认为,今年的作文题目一如上海卷作文的命题理念:既自由又有限制,且有很强的思辨性。

  “人生乃至社会的诸多方面都是如此,我们有相对的自由,又有不得以的苦衷。”申玲娣说,必须穿越沙漠可以视为喻体,本体可以是人生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

  申玲娣认为,自由的选材如作文的寓意一样可以自由选择,但是又脱不开材料关键词的限制。而辩证则体现在“道路与方式的自由”与“必须穿越的不自由”上,以及“必须穿过的不自由”亦可以辩证看待。

  她举例,教育、成长、生活、社会带给个体的种种约束是被动接受的箍咒,也是动力和激发潜能的源泉;再比如,带着镣铐跳舞,却可以舞出最美丽的风姿,源于充满个性的道路,处事方式的睿智。

  申玲娣认为,这道作文题目让我们看到了成长更为关键的影响因素,那便是每个人的价值选择与信念坚持,这自由赋予每个人梦想开花的机会,无论在沙漠亦或绿洲。

  过于抽象 令人失望

  高考作文题年年受到公众的极高关注,究其原因,除了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和母语、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外,知识界和普通大众对于作文予以的期待和厚望也是重要原因。作文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更是其思维能力的体现。

  眼下,一种来自学界的呼声日渐响亮:当全国各类各级高等学府都在为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而挠破头皮时,高考语文作文理应更“给力”一些,在命题上给考生自由思考提供更大的`空间。

  图解概念限制学生想象力

  “无意中看了部分省市的作文题目,感到非常失望,有些过于抽象、过于概念化的作文题,很难让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现在青年学生最缺的是想象能力,其次是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的作文题,怎能考查出学生能力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在钱旭红看来,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独特的个体,教育的目的是成就每一个人,而不是把不同的人培养成同一的产品。

  如此概念化的作文题,严重限制了学生发挥的空间。“如果我出题目,我想让学生从身边最普通的用具或者是最普通的人事物切入,来写一篇作文。甚至可以让学生写一个简短的《新西游记》。”

  看了今年的作文考题,同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陈强非常担心:“我也是家长,今年的一些作文题离中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了,高中生毕竟‘童心未泯’,没有较深地接触过社会,要求他们按照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和分析世界,并不合理。”

  钱旭红认为,部分省市的作文题今年依然习惯性地把概念图解化。以上海卷为例,“一个参加高考的孩子对自由能了解多少?又有多少孩子见过大沙漠?而这些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以使他们在没有经历过的情况下还能有感而发。”

  “我不想打击命题者和语文老师,但从公布的一些作文题来看,恐怕我们的教育无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是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以浙江卷作文题“门与路”举例。让学生思考门与路的关系,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题目。但不知为何,命题时要限定大学的“门与路”。在他看来,如果没有后面的限定,这道题目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应该非常广阔。

  作文破题不是“猜禅宗公案”

  环顾今年全国各地的作文题,一个很大的亮点是:“哲”气逼人。除了上海的作文题“穿越沙漠和自由”外,还有浙江卷的“门与路”,四川卷的“人只有站起来后世界才属于他”、湖北卷“山顶的风景”、江苏卷“什么是不朽”等等。

  “今年的很多作文题看起来出得不错,但我反而有一个担心:学生最后写出来的作文,可能远没有题目本身来得好看。”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英瑾说,很多题目要写好,颇见学生功力;几乎可以断定,大多数学生“写不好”。

  以湖北卷“山顶的风景”为例,徐英瑾认为,这是今年所有高考题中出得最好的一个。但这样的题目交给高中生,受限于他们的人生阅历以及有限的知识基础,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十之八九会落入“两分法”的套路,比如说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或问题等等。这样论述自然不能算错,但成文后显然没有题目本身的那种意境。“要借此题,想到人生在世遇到任何问题时听取他人意见,会听到正反两种声音,但决断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个人意志,达到这种层面思考的考生估计凤毛麟角。”

  徐英瑾直言,今年很多省市的作文题,“不是哲学味浓,而是禅味足”。命题类似于禅宗的做法,老和尚给小和尚讲个小故事,让小和尚自己体悟其中的道理。作文题里有隐喻,学生写作时先要“猜”到命题者的心思,把隐喻的本体找出来,然后写作。这很大程度上考的是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猜”对了,得高分;“猜”错了,语文就考砸了。“高考是为国家遴选人才,现行作文训练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较强,可能更贴合大学少数人文学科专业的要求,但估计照顾不到大量理工科专业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要求。”

  作文题本身就有逻辑小漏洞

  在不少高校专家眼中,今年一些省市的作文题目也很难看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也一直是大学对于基础教育的不满。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讲师朱绩崧说,“今年的作文题对不少中学生来说会比较难,因为现在的中学比较缺少逻辑思维的训练,语文课对思辨不够重视,作文片面强调套路、辞藻,缺少思想、争鸣”。即便是在大学英文系,他每年遇到的学生中,有能洋洋洒洒写出长篇大论的,但“那些华丽的词藻只能掩饰逻辑的虚弱,让我有点着急。”

  “上海今年的作文题虽然有宏大的哲思空间,但是题目本身在逻辑上有小漏洞,这使得题目并不完美。”朱绩崧说,“如果我是学生,我是不是可以写地球是圆的,我应该有绕开沙漠的可能呢?”除了上海卷,今年的北京卷在他看来也有小小的漏洞。“虽然重提老传统让人感到一些温暖,但是那些老传统真的就很好吗?很多传统都是有时代烙印的,离开了那个特定的时代,某些传统就显得有点儿不合时宜了。学生可以在写作文时,对作文题本身提出异议吗?恐怕不能,因为那样得分会吃亏。”

  “我每年看不少学生的学术论文,有一些论文写得简直语无伦次,仅仅凭逻辑就可以否决这些文章。”一直坚持在一线培养学生的钱旭红,毫不掩饰对现在基础教育的不满。

2014上海高考作文:穿越沙漠和自由

1.历年上海高考作文真题:穿越沙漠和自由

2.2014上海高考作文范文:穿越沙漠和自由

3.2014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穿越沙漠和自由

4.上海高考作文真题及范文:穿越沙漠和自由

5.2014年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穿越沙漠和自由

6.2014上海高考作文:沙漠中自由的选择

7.历年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穿越沙漠和自由

8.穿越沙漠与自由作文900字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gaokao/253763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