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最早看到江苏卷的作文题的,后来陆续看到全国各省市的题目,颇感无聊,断断续续地写下了我对今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的断想。
江苏卷可以说是在人们对20xx年“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的指责下丧失了立场和原有的情操。从学生写的角度来看,只需把“凤头、猪肚、豹尾”替换为已经明确无误的“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在学习生活、事业人生四者之间框定来写,基本上没有审题的难度。我不明白的是对于凤头、猪肚、豹尾这样一种传统的写作模式,用现代写作学的眼光来审视,对不对?对今天写作学研究有没有启发?跟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要求和建议冲突不冲突?新课程标准提倡说真话、抒真情,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在命制中无疑是对写作教学发展趋势的无视和背离。
命题的科学性任重而道远。很多高考作文试题的导引有太多的知识漏洞,并且矫苍白、生搬硬套。例如,全国卷I中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体现丁他的幽默和机智,然而材料所表现的是玻尔在幽默之中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与之相对的对待自己的“脸面”问题。但是,命题者却要在细枝末节上去生硬地拉郎配,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实在是勉强。
有的作文试题的导引文字无效。如,江西卷这个导引文字跟不要有什么区别?还不如辽宁卷一个题目来得干脆。重庆卷的“自嘲”是在逼孩子撒谎,怎么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字?可能命题者也意识到这个概念学生难以把握,就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照搬了一下。我可以臆断一下:重庆写得最多的就是议论文,而且议论的分论点分别为:一、自嘲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二、自嘲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手段;三、自嘲还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四、每个人都可以自嘲,也可以评议他人的白嘲。这种命题就是要逼着学生用几十万张嘴说同样的几句话。湖北卷导引引述王国维的原文,学生真正能够读懂的能有多少?
作文命制大可不必把学生难倒在审题(读懂题目)上,把作文教学从简单粗糙的“文字游戏式”审读中解放出来,回到作文的“写什么”“怎么写”这个问题上来。
作文作为分值占语文试卷40%的一道大题,首先应该体现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功能。一份好的作文命题,应该具有这样的一种功能:就是在让哪些人受大益,让哪些人受小益、让哪些人不受益的方面,要体现出让该受益的学生受益,让不该受益的学生不受益的公正性。好的作文命题还体现在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调动学生日常的学力积累,能最大地激发学生的潜力,检验学生终身学习的可持续性。而我们2005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又有多少真正做到这些了呢?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fansi/9326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