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遇见最美古诗词征文

初三作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遇见最美古诗词征文精选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小编收集了遇见最美古诗词征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遇见最美古诗词

  诗歌评论家钟嵘在《诗品·序》里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天地之间有气息流转,这些气会在世间万物中流动,比如树,比如草,比如朝阳和弯月,气的流动造就了万物的蓬勃生机;继而,万物的生机感染着人心,使人的情感和心灵获得寄托;人沉浸在万物生机之中,和万物交融,就会“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写成诗词,歌而咏之。《离骚》称:“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的生命一直在路上,在政治动荡的路上,在迁徙流浪的路上,看着春秋轮替,时光在他的眼中跑得比什么都要匆急。草木的凋零,美人的迟暮,都是梦想在时间中的消逝。

  昆曲《玉簪记·琴挑》一折,书生潘必正在一个秋分时节,忽然深夜梦断,出场唱了一支曲子《懒画眉》。“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一个人靠在枕上,听见四壁蟋蟀的叫声。“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睹秋色,听秋声,他也想起了宋玉;残叶落地,啪嗒一声,在寂静的秋夜仿佛惊雷,惊破了他的残梦,所以他披衣起来,要去白云楼下“闲步芳尘数落红”,去细数落红缤纷。让这么多扑簌而下的花瓣,不枉来人间一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有情,首先在于爱花人有心。

  秋叶落,秋花残,秋情深,秋恨起,在这样的时节,为什么人们会如此伤感,如此“悲秋”呢?清代诗人赵翼说得好:“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这一句诗何等明快!明快中又有着何等惊心!就是这点秋风,它从人间闲闲走过,枫叶在秋风中老去霜红,黑发在秋风里染成白雪。这个时节,看着转瞬即逝的年华,在眼前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沉郁,步履匆匆,走得越来越急。

  词人吴文英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忧愁”的“愁”字怎么合起来的?分离的人看秋色,秋色压在心上,愁绪渐起。人间如果没有分离,没有牵挂,单是望着秋色,何来那么深的感慨呢?只有离人望秋色,心中才有不安,这一点不安就叫做愁。“纵芭蕉不雨也飕飕。”“秋雨芭蕉”,总让诗人们想起急迫的时光,流逝的年华。但在这个不堪别离的秋天,芭蕉展开它宽大的叶片,即使没有寒雨,也会觉得秋风飕飕,如此急促,如此清寒。“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别人都说晚秋的天气多好,但他们都是没有心事的人。有心事的人在光耀的明月之下,怎么敢登楼啊?楼头月色迎着飒飒秋风,人实在担承不起……今天多少哀愁,乍看是起之无端,其实和季节流光若有若无踩过心上的脚步有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写尽了思念的百折千回。在今天,秋风再起的时候,我们会有这样宛转的心事吗?我们能够体会其中的细腻和曲折吗?一个人的心中真正有过这样的感受,再去读诗词,就会有所不同。有的时候,你会觉得她写的那个情景惟妙惟肖,因为你曾经经历过,就像我们有时候走在路上,隐隐地听到邻人唱歌,蓦然心惊——他唱的正是我们心里面哼的那个曲调。在诗词歌赋中,往往都会有这样让我们瞠目结舌的一瞬:这写的不就是我曾经那一刻的心境吗?

  第二篇:遇见最美古诗词

  中国人之所以对月亮情有独钟,也许是因为月亮那种特殊的质感、独到的美丽。它是柔和的,它是清澈的,它是圆润的,更重要的是,它是不断变化的。

  我们想想看:在初一,古人称为“朔”的日子里,我们几乎看不见月亮;初二以后,细细的一点点月痕露出它的内芽,然后逐渐丰满圆润;直到十五,古人称为“望”的时候,它如同冰轮,如同瑶台的镜子,变得那么丰满,那么圆润。月亮周而复始地变化着。从“朔”,经过“望”,再抵达“朔”,完成一个循环,就是一个月。这就是中国的阴历。月亮的这个周期,是一种循环,隐喻着一种不死的精神。大家最常听到的关于月亮的神话,就是“嫦娥奔月”——因为吃了长生不死之药,嫦娥飞到天上,居住在月宫;在月亮上有一棵婆娑的桂树,吴刚一斧接一斧地砍着这棵树,树砍而复合,合而复砍。所以,月亮代表着一种流转循环的永恒与轮回。

  在中国的哲学里,月亮的这种变化是一个主题,甚至可以说,认识明月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命题:大地之上的天空,黑夜的月亮和白昼的太阳形成平衡,它们的形象被远古的中国人提炼为“阴”与“阳”。中国人讲究阴阳平衡,《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的一切匹配都在平衡之中,“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太阳是什么样子?我们每天迎着东升旭日去上班去工作,看见的一轮太阳永远是稳定的`,热烈的,圆满的。它永远给予你光和热,给予能量,促使人们发奋进取。中国人从太阳那里学到了一种进取心。

  但是在月亮之下,我们总是在休息,在独处,或者沉沉睡去,忽略了这一轮万古明月。就在一片宁静之中,我们发现月亮高悬在空中,它的阴晴圆缺,有着诸多面目,和太阳的永恒形状不一样。在它的周期性变化里,在它的阴晴圆缺中,我们品味着时光的承转流变,命运的悲欢离合,我们学到了平常心。

  人向太阳学会了进取,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奋发,可以超越;人向明月学会了沉静,可以以一种淡泊的心情看待世间的是非坎坷,达到自己生命的一种真正的逍遥。

  人得意的时候更多是在太阳下花团锦簇、前呼后拥,而在失意的时候,才知道明月入心。“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月宫的玉兔银蟾真知道人间的心事吗?其实,只是人生有恨,在中秋月夜都被明月勾出来了而已。

  苏东坡也有一首《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以一种忐忑的憧憬,从暮云沉沉的时候就在企盼,云彩渐渐消歇下去,清寒之光流溢出来,终于,皎皎的月轮,仿佛洁白玉盘,在静谧的天空缓缓转动。面对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居然有一丝隐隐的疼痛,隐隐的不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美丽的夜晚终将会过去,相比起颠簸的人生,这种美丽是何等短暂,多么希望人生像今夜一样“长好”啊!而在明年,再见明月的时候,我已不知身在何方。为什么人人都说中秋月好?就是因为它太难得,太美丽,太短暂,而为了这一刻皎洁圆满,人心又要经过多少不同形态的残缺?

  第三篇:遇见最美古诗词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说起中国诗歌中的意象,如果让我们只选取一个最典型的,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

  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他在唐朝停下的这只酒杯,被苏东坡在宋朝遥遥接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停一接之间,何止两次追问。

  我们的古人,对头顶的那轮明月,有着无穷追问,寄托无限情怀。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追问,相比人生的短暂,江与月都是长久的、不变的,人与世界最初的相遇,发生在什么情景之下?究竟是谁,哪一位远古的先人,发现了江月的美?究竟是什么时候,在生命最初的美丽状态下,江月发现了人?流光在生命中悄悄逝去,我们的心在明月照耀下,不停地探寻——有迷茫,有欢喜,有忧伤,一切都被明月照亮,从人与月的最初相遇,一直到张若虚的发问,直到明月照耀我们的今天。

  张若虚的问题有答案吗?其实,发问本身就是它的意义。

  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里说:“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作为一位现代诗人,闻一多先生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千年之前的张若虚的深刻理解:“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有限与无限,有情与无情——诗人与‘永恒’猝然相遇,一见如故,于是谈开了。”《春江花月夜》之所以让人如此赞叹,是因为它道出了我们少年时心中都有的疑惑。但是这一生到老,我们都没有答案,我们也不需要答案。还是在这篇文章里,闻一多先生说:“对每一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于是他又把自己的秘密倾吐给那缄默的对方……”

  有时候,只有在明月之下,我们才会有这种奇妙的感受:一方面,我们感到了生命的迷茫;另一方面,我们在迷茫中感到了心灵的陶醉。人生有着无数无解的困惑,但是在月光之下,现实与审美的边界、人生与梦幻的边界,还有其他区隔着我们和世界交流的边界,都变得模糊了。我们就在这流光之中,看世界,看历史,更洞悉内心。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这是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停杯一问的答案吗?

  在这一轮中国的明月前,无论是张若虚,还是李白,还是闻一多,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中国人心中所有的珍惜,都被明亮地照射出来。
 

【遇见最美古诗词征文精选】相关文章:

1.遇见最美古诗词的征文

2.精选2016年关于遇见最美古诗词征文

3.精选2016关于遇见最美古诗词征文

4.精选遇见最美古诗词优秀征文

5.2016年精选遇见最美古诗词征文

6.初三遇见最美古诗词征文精选

7.2016遇见最美古诗词征文500字精选

8.精选遇见最美古诗词征文范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chusan/317464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