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黄鹂》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教材:

  本篇文章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开篇之作。第三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我们知道,理解分析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高二、高三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内容。这篇文章是哲理散文的典范,讲好学好这篇文章,是成功应对日益注重文学鉴赏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考查的普通高考的必然要求。同时,这也是高中阶段接触到的著名作家孙犁的第一篇文章,学习并理解好这篇文章将对高中学生平时作文和高考作文产生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帮助作用。

  说教法:采用启发式和目标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即结合教学大纲和高考对教学内容的要求,紧扣教育教学重点难点,做到教学训练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效果。如本堂课中对哲理的评价,对语言的鉴赏等都落实到具体的课堂练习或课外习题中;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侧重引导、启发和对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如本课对极致哲理的深化和拓展,对以小见大、从琐碎事得出深刻事理(或哲理)的哲理散文写作方法的深入探讨;借助课堂内涉及到的相关主题,引导学生读书与之相关的课外文学作品,借以满足高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如通过对《黄鹂》所体现出的极致哲理的评价,举一反三,让学生去阅读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说学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启迪下,通过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勤动手,勤动脑,勤动口,在活跃而又充满思辩的课堂上,感受语言文学和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培养语文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文能力、逻辑思辩能力显著提高,语文素质明显增强。

  (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借助黄鹂这个简单形象所表达出来的深刻哲理。

  2、培养学生对本文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的欣赏评价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文章在写法和语言表达上的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本文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哲理的深入理解和评价;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欣赏、体味和模仿本文精彩的语言。

  教学学时:2课时(课时划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杜甫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教师与学生一起诵读的过程中,勾起学生对黄鹂这种鸟儿的回忆和遐想,从而引出课文标题黄鹂(板书黄鹂)。

  二、简要介绍作者孙犁(因为是初次,注解没有提到,有必要介绍)。通过介绍,让学生明白孙犁是荷花淀派的代表,清新、隽永是荷花淀派的行文风格,这也是荷花淀派派名的由来。明白这一点,在学习今天这篇文章时,学生就会下意识地用心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进入正文(初步理解):

  (1)首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提两点要求,一是统计出本文总共几次提到黄鹂,二是每次提到黄鹂时分别是怎样描写黄鹂的状况和外部环境的,用笔在书上勾画整理出来。

  (2)老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通过争论和核对,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抽问方式采取个别和集休相结合,主要以学生思考回答为主,教师组织和引导)。

  (3)要求学生对几次描写黄鹂的地方再次精读,并要求归纳概括作者每次见到黄鹂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迅速板书,板书内容附后(见最后一页)。学生阅读完后,对照板书,按照板书示意图,逐步引导和启发学生,集体完成箭头后的内容。

  (4)通过对板书内容的再次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任何事物都是自己的极致的哲理。

  (第一课时教学计划到此)

  第二课时

  一、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对本文哲理进行适度的评价。

  (1)结合课文内容和关于极致的注解,准确理解极致在本文中的准确含义。首先让学生阐述极致的含义,教师顺藤摸瓜。教师引导:黄鹂的极致在教材中讲得很明白,由此及彼,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他们的极致又是什么?(学生会说很多,如,马与草原、蜜蜂同花丛等,教师评价肯定),教师最后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结束对表象事物极致的拓展过程。(这是简单的知识迁移,评价哲理的第一步)。

  (2)抽象到理论思维,拓展极致哲理的深广度。教师启发:黄鹂要在优美的环境中才能达到自己的极致,动物尚且如此,那作为人类,人的极致该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听几个学生的意见。这个问题比较难,教师深入启发,举三个例子,加以启发引导。一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老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只有同大自然和谐统一,才能得到快乐,才能充分享受人的乐趣。天人合一即为老子的极致观;二是《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的千古绝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被认为是那一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极致。三是讲讲北大、清华两所国内著名学府。众所周知,它很了不起,除开教学设备一流外,最重要的是,它那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自由的学习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施展才能的学习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施展才能的大舞台。相传鲁迅曾为北大画了一幅简笔画:一个人面像。五官表情由三个汉字组成,人、自、由。教师总结评价:以上是三个不同时期对人的生存生活环境的理性思考,有许多闪光点,当然也有一定局限性。通过刚才老师的引导,现在问题来了:作为高一年级,或者是高中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学习生活环境才是你们的极致,要求大家下去仔细思考,在本周以周记的形式反映给老师。(目的:这样做既练习了作文,无形之中又对学生热爱班级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周记改完后,在下次班会上讨论交流,一定会对班风建设起到巨大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二、体味、欣赏、学习、模仿本文精彩的语言

  (1)要求学生带着感情齐声朗读倒数四个自然段。教师一起跟读。朗读完毕,教师简要评价。

  (2)教师问学生读完后有什么感受,学生答好,教师问好在什么地方?,这些句式有什么特点,老师启发引导。请大家看这一段: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乍云乍雨的天气。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两个特点:一是反复使用这里的,说到这个特点,教师马上问:有一年的春节晚会上有一支非常出名的歌曲,歌词非常好,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句式也非常接近,让学生回答是哪首。通过回忆,得出结论,教师同学生一起诵读李琼的歌《山路十八弯》歌词: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这里的山歌排对排。教师与学生共同体会连续使用这里的妙处。二是形容词的精确运用和四字词语的语言表达效果。教师边问边讲解:密(换成浓如何)柳长堤,茂(换成别的词语怎么样)林修(换为长可以吗)竹,桑(水、稻)田苇泊。通过替换比较,加大了对同义词的辨析训练,也体会到了推敲炼字的重要。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归纳句式特点。得出结论:这些都是四字词语,整齐,朗朗上口,假如把它们换成:这里到处都是柳树,竹林,水田,芦苇荡,就没有这样的效果啦。

  (3)动词的妙用:在书中找出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几个词语。分析几个动词的妙用。得出结论:这当中,啸、游、走、排四个字可以说是出神入化,点睛之笔。趁热打铁,教师要求学生模仿这种用法,完成下面的填空题。(板书)

  鹰(击)长空马(奔)辽原

  龙(腾)深渊蝶(戏)花丛

  三、理解本文的精巧构思,从总体上把握全文(总结)

  (1)回到文首,看副标题,病期琐事。琐,小也,事虽小,但通过小事表现的道理却不小。写文章贵在以小见大,贵在用简单的事例和现象说明深刻的哲理或表达复杂的内容。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唐涛的《琐忆》,通过几件小事勾画出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公仆形象。海明威《老人与海》,通过写老渔夫打鱼,与鲨鱼搏斗的简单事例,揭示了人是可以被打败的,但人战胜自然的勇气则是无敌的生活哲理。教师要求大家下去阅读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对这篇文章作出评价。

  (2)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或自然现象,要求写一篇300字左右,构思巧妙的哲理小散文。教师先给大家构思一篇,为大家参考。思路如下:前不久我买了一只草熊,就是那种外面用布包扎成各种动物,里面是草种子的一种玩具。买来之后,我天天浇水,希望早日长出草来,一个星期过去了,不见丝毫动静。我失望了,便不再管它,两个星期以后,居然长出了绿油油的青草。我顿悟:顺其自然在某些时候或某件事情中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希望大家下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小事背后的闪光点。争取从一般性的东西上面发现更多的哲理。

【《黄鹂》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黄鹂》说课稿

2.《蜗牛与黄鹂鸟》说课稿

3.小学音乐说课稿《蜗牛与黄鹂鸟》范文

4.《蜗牛与黄鹂鸟》小学音乐说课稿范文

5.离开妈妈的小黄鹂的说课稿

6.小学音乐《蜗牛与黄鹂鸟》说课稿

7.六年级音乐《小黄鹂鸟》说课稿

8.蜗牛与黄鹂作文范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21997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