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选自人音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草原牧歌》中的一首歌曲《小黄鹂鸟》,描写草原内容的歌曲在前几册中都涉及过,教材设计本单元,意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蒙古族音乐文化:如长调和短调歌曲。《小黄鹂鸟》是一首蒙古族的短调民歌,歌曲情绪细腻、爽朗,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本课主要是用二声部学唱这首歌曲,六年级学生已有能力演唱较简单的二部合唱。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结合课标的要求,
确定了3个目标:
1、通过简单的歌表演,进一步感受蒙古短调中歌唱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表现蒙古民族的音乐特色。
2、通过辅助练习树立和巩固学生音程、和声的概念,训练合唱能力。
3、能尝试用二声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
1、感受蒙古民歌风格,体验歌曲中歌唱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亲切自然地演唱歌曲,充分表达内心情感。
难点:1、第一主旋律中后十六分音符的演唱
2、能用二部合唱形式演唱歌曲。
我将主要采用“体验法”和“听唱法”来教学。
下面我就一边结合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一边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配上草原风光的图片。同时为学生分发筷子、系上头饰。
一、进入课堂,老师说“看到这么多系着红头带的小伙子、姑娘,老师仿佛来到了内蒙古,啊,PAN SEN BEI NU ?蒙古语你好的意思,学生说:SEN BEI NU 。”
老师说“蒙古族人民是一个非常热情好客的民族,在宴请朋友时还常唱一首祝酒歌《银杯》师生一起唱已学过的歌曲《银杯》,并提示用豪爽的情绪来学唱(表演)
二、话锋一转,老师说:老师还会用手势语向大家问好:
“ 5 6 1 ”由此展开柯达伊手势的三度和声练习。把学生分成二组,按照老师的给出的手势演唱,“13 3 5 5 1 3 6”(表演)
三、“内蒙草原景美丽、人热情,歌曲更有特色:通过这一句过渡语,进入下一个环节:视唱练习,解决二声部难点。
1、出示第一主旋律,跟琴学唱,完后请学生谈对这一旋律的初步感觉。生说:“旋律跨度大”师总结:“蒙古民歌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旋律跨度很大,这一特点更加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豪放、大气”然后老师特地圈出后十六分音符的`二个小节。
2、(表演)其实如果作为单声部来说,出现很多“后十六”是正常现象,并不容易造成把握不准节奏的情况。但是当两个声部的“后十六”冲撞在一起“打架”时,学生马上就会被其它声部的“后十六”所干扰。因此特别解决后十六分音符的演唱,引导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来唱,并强调强拍。
3、出示第二旋律声部。跟琴一起学唱,提出注意点(表演)节奏要拉宽,并唱满拍子,让学生体验在辽阔的草原上演唱。
4、二部合唱,我用手势提醒提醒两个声部前后相差二拍。
5、加上筷子分组练习
“筷子是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时最喜爱用的道具之一,现在让我们用它来为旋律打打节奏。”
(表演)在老师指导下请学生合着二声部音乐一起打节奏。
四、解决了二声部的难点后开始学唱歌曲
“小黄鹂鸟原是一首情歌,经音乐家改编,现在成了一首人人喜爱演唱的歌曲,请你仔细聆听,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给你什么感受?”学生分析作品:老师说:“小黄鹂现在不仅只是代表翱翔在天空中的鸟,也是代表亲人朋友。
1、聆听音乐,师问:“歌曲有几个部分组成,前后两部分结构有什么不同“,先唱好第一声部,
2、聆听在心里唱,注意听第二声部的特点。
3、分声部完整唱,教师注意指挥第二声部加入,要求声音均衡。
4、师生对唱,
5、情感提示:就是在和亲人和朋友诉说,并用自豪爽朗的情绪来演唱。(表演)
五、表演:
先介绍筷子舞的基本动作和要领(头、手腕、手臂动作)动作要有精神,做出自豪的感觉。同时播放牧民们在草原上载歌载舞的图片,让学生全体起立,面对面表演,要求有交流感,像是在互相诉说,在赞美家乡。在载歌载舞中把歌曲推向高潮,老师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结束语:
“好美啊,美妙的歌声、豪放的舞蹈、让老师很感动,仿佛到了美丽如画的内蒙古大草原,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六年级音乐《小黄鹂鸟》说课稿】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21997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