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说课的对象和内容是《背影》第一课时。我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家喻户晓的名篇,文章朴素无华,语言淳朴自然、真挚感人,一直打动着几代读者的心,影响深远。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是想通过此文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与情感,引导学生认识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情感。《背影》在本单元和本学期中占有重要地位。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抒情,即文中父亲爬过月台的艰难动作,背影情景的刻画,指导学生感悟作品中所蕴涵的父子深情,由此启发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难点:(1)文章的写作年代离今天比较久远,学生的思想实际与作者当时的思想有较大的距离。应力求缩短这段时空距离,使学生逐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同时,也让他们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2)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总体语文基础尚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对语文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毕竟是初中学生,对文章所反映的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成年人而且是知识分子的情感,很难真正领会。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目标:
掌握重要的字、词并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
2、能力目标:
(1)品味作品细腻、朴实的描写所蕴涵的深情。
(2)学会用行动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3)学会观察体验生活,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方法。
3、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感熏陶。
(2)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感受父母的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四、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启人心志的导语和结束语,使学生感悟作品平淡的文字中蕴涵的深深的父子之情,并使他们产生共鸣。
(3)采用导读法、启发式。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思中,完成教学目标。
2、学法指导:
(1) 使用圈点和批注的方法。
(2) 研讨法:分小组讨论,发扬团队精神,思考、讨论、挖掘和感悟作品中的那份亲情,。
3、教学手段:采用播放录音,投影等多种媒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语:中国有句老话叫“严父慈母”,仿佛做父亲的一定是非常的严厉,其实,我总觉得,在生活中,慈父是很多很多的,平时你们感受到父亲对你的爱了吗?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都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满怀深情地讲述在我的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关爱和影响。展示一组关于父亲的画面,任选角度,说说它们的感人之处。)今天,我们要学的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一篇表现父子深情的典范之作。
设计意图:
以“情”为切入口,激发情感,创设氛围,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听朗读录音,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要求:(1)听准语音语调,扫清文字障碍。
(2)领会关键词句,体会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划出文中最感人的句子,大致把握本文的内容,小组简单交流,明确本文的大意。
(三)仔细研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
1、问题:
(1) “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这些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有什么作用?
(2) 划出文中描写父亲买橘子过程中往返情景的语句。
(3)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中写了几处背影?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处背影?
(4) 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写背影?
设计意图:设计的目的是以问促读,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通过讨论交流,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疑问:如(1)朱自清为什么不自己去买橘子?(2)文中父亲的形象“细心”、“体贴”,怎么不像父亲却像个母亲?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对提出的问题筛选、整理,学生的思维激烈碰撞,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学生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得以提升。
3、“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片断好象电影特写镜头,而且,又是个极煽情的镜头。请学生表演“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片断,揣摩“蹒跚”、“探身”、“爬”、“攀”、“缩”、“微倾”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一步体会理解“父亲”的爱子之心。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自主体验,理解父亲的背影是沉重的背影,是艰难努力的背影,进一步理解父亲的那颗爱子之心。
4、全班齐读“望父买橘”部分,进一步体味这种真切感人、催人泪下的情感。
要求:声音低沉,节奏舒缓,语速较慢但略有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1235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