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简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本册第五单元第二节内容,前面所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作为本节课学习的必要基础,又适当为学生学习这节课进行有效的学法渗透和迁移。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切实学好本节课内容会为后面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发展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技能是发展数感的重要方面,教材为此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必要性。本节课通过一个班的同学发新书的场景,创设了加法情境,所以在教学初,我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懂图意,根据“40本书够不够?”这一问题列出“19+18”这一加法算式,但不要求学生们算出结果,而是让他们先估计一下书的数量够不够,学生们可能会说出“19+18等于30多,所以够了。”还可能会说“不够。”这正为下面学生去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正确埋下伏笔,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遇事先估一估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中研究、总结并解决实际问题。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方面实效显著,很快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之一。在我的课堂中也毫不例外地应用了合作学习。估算结束后,我会把19+18等于几这一问题交给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把计算过程记录在纸上,4号同学组织,并记录,老师适当参与、指导。学生会出现多种算法如:摆小棒、凑十法、利用上节学过的知识先把它转化成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再算、竖式计算等。汇报时,我不准备采取老师写,学生说的方法,而是由学生自己到黑板说说小组讨论的结果,因为学生自己研究出的东西本应自己讲给同学们听,本组的同学可以直接站起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针对他的发言可以发表自己见解。既吸引同学注意,又锻炼了他自己,发展了数学语言,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一举三得。当黑板上写满学生研究出的方法后,我会给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研究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能够熟练计算,也就是说,在让学生体会到原来这道题有多种算法的同时,还应把最普遍、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扎实,所以我会先告诉学生们,黑板上列出你们这么多想法,你们真棒!在今后的计算中你们喜欢哪一种,用哪一种算得快,就选择哪一种,因为在今后的计算中,我们会经常用到竖式,所以我们再来重点看一下竖式好吗?这样即夯实了双基,又没有使学生产生只要会竖式就行了的错觉。最后我要求学生把“发新书”这一题目换一换,用数学语言说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上节课换题目作为基础,学生会很容易说出:把“发新书”换成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在练习题中培养学生从不同方面解决问题。
练习是验证一堂课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如何的必要补充,学生会在练习中再次体验算法并加深记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抓住练习这一重要环节,对孩子进行最好的训练,本节课52页的练习中为我们准备了4道题,在课堂上我会要求学生前两道题用竖式解答,后两道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让学生再次体会到竖式是应该掌握的方法,但其他方法也可以同时应用。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学目标的落实也水到渠成。
教师对数学教学育人价值的觉悟,就在于改变以往大量的、机械的强化灌输,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时时注重培养学生句、具有敏锐的审视问题的数学眼光,从而提高整体把握问题的能力,希望我的学生能在本节课,乃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所收获。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1176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