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 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 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与小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呼吁和平。
教学难点:
课文第6、7自然段,有语句涵盖内容丰富,有的词句含义深刻,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师: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堂内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幅最古老的标语(出示多媒体课件:四海之内皆兄弟)
这句话是我国两千年五百年前的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意思是: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够和平相处,让战争远离我们。听完老师的叙述,你想说点什么?
生:我认为孔子的学生很友好,因为四海之中不一定都是好人,而他都能把别人当成兄弟、朋友,他是个很宽容,很友好的人。
师:这是我们中国人,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生:很自豪。
师:好,请坐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看大屏幕,预备起:
生:齐读四海之内皆兄弟
师:请大家读出自豪的感觉。
生:再齐读四海之内皆兄弟
二 新课教学
师:通过我们继续深入地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一定会对我们两千五百年前的古人说的这句话有更深的体会。请同学们翻开书,齐读课题22(预备起)
生读课题
师:是哪个国家的孩子?再读课题。
生再次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了不起,老师一点就读得非常好了。
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词是什么?
(生断断续续地说昨天,)
师:你直接说是哪个词?
生: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词是和平
师:(面向全体学生问)你们是不是?
生:是。哪位同学上来把和平这个词写下来?
(生纷纷举手)
师:你们班写字写得最好的谁?
(生齐说某个同学的名字)
师:你来,你把和平两个字写在这儿,(师指着黑板)
我们平时一想到和平这个词就容易想到哪个词?
生:我们平时一想到和平这个词就容易想到战争。
师:和平与战争总是非常矛盾的结合在一起,谁来写战争?
(指名上台写在黑板的右下方)
师:这篇课文是雷利写给加利秘书长的一封信,这封信都讲了些什么?哪个同学愿意来帮助大家回忆回忆呢?
(一生举手,师说,来,你来,拿话筒)
生:这封信讲了我和妈妈对加利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然后讲了我对爸爸深情地回忆和深切的怀念,最后写了我呼吁全世界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师:请坐下,说得多么好!
(生自发掌声)
师: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我能听出来,你昨天学得非常认真,而且你把这句话用上了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说明你是个思维非常连贯的孩子。
师:好了,昨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请大家用笔勾画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句或者是段落,可以作一点批注,开始(读书)
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
(师巡视课堂,提醒已经勾画出来的同学坐好,再巡视其他学生)
师:勾画好了的同学等一等其他同学,再想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师再巡视,生继续作勾画和批注)
师:好,请停下来,大多数同学已经勾画出了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还有同学在写自己的一些批注。下面我们有同学发言时就看着那同学,仔细听,或许她说到了我们想说的话,或许她说的就对我们有启发,好不好?
生:齐说,好!
师:老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画了一处,有的同学画了两处、三处,不管你画了几处,总有一处令你怦然心动。谁愿意来读一读令你怦然心动的语句或段落?
生:我最感动的有两句话,是在第四自然段的第二三句话,(生读句子)。我从这两句话感受到一个孩子很高兴等待爸爸回来,看到的却是这样一幅景象,她心里多难过呀。
师:请坐下,老师刚才听到这个同学说到了一个词,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如果注意到了请大家在书上画下来如约。
(师,副板书如约一词)
师:一想到如约这个词,你会想到上一自然段的那一个词?
生:我会想到相约。
师:它们都相约了什么了呀?同学们拿出书来读一读,齐读。
生:读我们相约迎接他。
师:(深情而激动)可是,爸爸回来了,蓝盔回来了,我和妈妈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什么?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到这个地方时,心情怎么样?
生:我们读到这里心情很悲伤。
师:你的心情很悲伤?
生:(继续说)因为他们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拿最美的鲜花去迎接他,本来很高兴的心情变得很悲痛了。
师:请坐下,说得多好。这位同学能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文章的情感,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是啊,没有想到机场一别竟会是一家人的永别(师异常激动)怎能不让人伤心?同学们,让我们拿起书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师:现在,起
(生读文,读完这两句后停了下来,师提示继续读下去,生又继续读。)
师:老师不仅听出了同学们的悲痛,还听出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呼声,让我们再读一读这段最后一句话,让加利秘书长能听到我们雷利的心声。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924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