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听故事的技巧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在观察、想象、表演中体会阅读的快乐
3.了解事物的两面性,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螃蟹图片
1.学生观察,回答所看所想。
2.出示课题——笨拙的螃蟹
(二)老师读绘本,学生认真听。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封面的内容。
2.看图片,听故事,感受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的钳子的原因。
a.和朋友一起玩顶泡泡的游戏,大钳子把泡泡扎破。
b.玩追逐游戏,大钳子总是碍事,螃蟹尼尼摔跤。
c.玩捉迷藏,大钳子把贝壳碰碎。
3.尼尼的大钳子在危急时刻拯救了好朋友,发挥作用。
4.大钳子从笨拙到有用,学生体会尼尼的表情、心情变化。
5.尼尼不再是一直笨拙的螃蟹,那么尼尼是一只怎样的螃蟹呢?
6.出示问题:尼尼是一只____的螃蟹。
7.学生练习说话。
三、总结布置作业
师总结:原来笨拙的尼尼也是一只了不起的螃蟹啊!螃蟹尼尼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哦,他后来和小伙伴还会有哪些故事发生呢?请同学们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跟爸爸妈妈分享后,再一起说说尼尼后面的故事并把它画下来,好吗?
《笨拙的螃蟹》教学反思
《笨拙的螃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的大钳子,因为不管他干什么,笨拙的大钳子总是碍事儿。在与朋友玩泡泡、追逐、捉迷藏的游戏中,大钳子总是让自己很难堪,把事情搞砸。他的朋友们都没有这双笨拙的大钳子,尼尼非常羡慕他们。后来在一次游戏中,章鱼被水草困住,其他朋友都无能为力,但尼尼的大钳子却派上了用场,刷刷几下,就切断了困住章鱼的水草,把朋友救了出来。原来,看似笨拙的大钳子其实并不笨拙。
尼尼和朋友们玩追泡泡游戏,结果泡泡被大钳子夹碎了;玩追逐游戏时,他的大钳子害得他不仅跑不快还从高坡上骨碌下来被埋在了沙子里;玩捉迷藏时尼尼藏在了一个“绝妙的好地方”——贝壳里,结果又是大钳子把贝壳弄碎了。讲到这里,我先问了孩子们几个问题:“当尼尼的大钳子把泡泡弄破后,当尼尼摔倒被沙子埋起来时,玩捉迷藏时尼尼把藏身的贝壳弄碎后,他的朋友们都是怎么做的?”孩子们对这个问题反应很热烈:“他的朋友们没有怪他,还安慰他。”“他被埋在沙子里是海龟救了他。”“他的朋友们真好!”我适时说:“真希望你们也有这样宽容的、能互相帮助的朋友。”我真希望我的孩子们能从故事中学到怎样和朋友们相处,怎样对待自己的朋友!我接着问:“你认为螃蟹尼尼是笨拙的吗?”“是”“不是”。对于孩子们的回答我不置可否,接着讲故事:在尼尼和朋友们玩捉迷藏游戏时,章鱼被海草紧紧地缠住了,动弹不得,海龟和水母去帮忙,可是越帮越忙,海草缠得更紧了,这时尼尼听到了呼救声赶来了,他用他的两把大钳子“一会儿砍,一会儿切,一会儿撕,一会儿抛,海草都被剪断了,章鱼终于自由了。”我又问了那个问题:“你认为螃蟹尼尼是笨拙的吗?”“不是”。这次可是异口同声。我又接着问:“为什么呢?”孩子们说:“他的大钳子有时候有点碍事,可是他不笨。”“对,他的大钳子很尖利,能利用它做许多事情呢!”“尼尼能帮助别人,他一点也不笨拙。”“对,当尼尼做游戏时大钳子可能影响了他,可反过来他那又硬又尖的大钳子还能快速地剪断海草救了章鱼,所以孩子们能让你成为‘笨拙的’,或者‘聪明的’,‘有力量的’,并不是大钳子,而是你怎样去看待它,去使用它。”我知道这些话孩子们现在还不能完全明白,但我想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慢慢领悟其中的道理的。这就是优秀绘本故事的目的,它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这次的绘本教学中,学生能通过《笨拙的螃蟹》的生动的图画和教师的讲解对故事内容有所了解,从中感受到了图画的内涵;在整堂课中,我引导学生关注图画,创设悬念,运用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想象,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孩子们都比较活跃。另外,我也注入了育人的环节,希望孩子们也能正视自己,明白每个人都是最棒的,做最好的自己,争创优秀的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10248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