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台阶》教学反思参考

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台阶》教学反思参考

  篇一:

  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手段,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现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一、多媒体可以使语文教学不受时空限制。

  《台阶》一文写的是一位父亲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提高自己的地位,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他辛苦了大半辈子,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跨了。

  在导语中出示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屏幕上饱经沧桑的老父亲如学生心目中农民的形象,他黝黑的皮肤、满脸的皱纹、粗糙的大手、虔诚纯朴的眼神都使学生震撼,农民身上固有的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感,坚毅的性格在学生的思维中悄然定位。在这样的教学启发下学生很容易理解《台阶》中的父亲的形象,对文中父亲的感情、对父亲的怀念无须再费唇舌,学生便能自己感悟到。还有文中用石头砌成的长着茅草的简陋的土房子,不规范但很洁净的台阶都在屏幕上得到了展示,面对农村古老的面貌学生不再感到陌生,面对憨厚老实的农民他们不再感到遥远,人在斗室便可领略农村的原始风貌。语文老师不用再遗憾所选课文与学生所处的时代差异,城市孩子对农村面貌的理解难题。

  二、多媒体容易得到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总结课文之前播放了一首《父亲》的歌。歌唱中并配有父子久别重逢的动人画面,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音乐描绘出的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视觉看到的情真意切的画面所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泉涌般打开。

  三、多媒体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语文课知识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引入多媒体教学之后,这一优势更加突出。在教学《生物入侵者》一课时,我把做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看屏幕知道了许多的生物入侵者的动植物例子并能识别,如:毒麦、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牛蛙……本来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堂课下来,学生掌握的知识远远超出我的设想,而且知道哪些动植物需要保护那些动植物不需要保护。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体现了现代教学的巨大优势。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真正使用者,我们既要视教学的需要而用,又应该敢于尝试、探索,为促进新课程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

  台阶是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农民,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他家的台阶很低,所以感觉地位也低人一等,是一个卑微的角色,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他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面对困难时,他会教你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在人生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忍可能使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

  教授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行文线索,然后围绕这条线索写了那些事?从中感悟父亲的农民本色,老实厚道,勤劳善良,谦卑的心理。接着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赞叹。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父亲。

  这堂课学生比较积极,回答问题比较踊跃。但是出现了又一个问题,文章主旨把握不准确。文章以台阶为题目,是因为文中的父亲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得到别人的尊重而砌了更高的九级台阶。在砌台阶的过程也是父亲完成理想和追求的'一个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们的父亲也一样,父亲的奔波,忙碌都是在砌自己的台阶,为自己,为家人,更为了下一代的我们,我们也在砌台阶,砌属于我们自己的台阶,我们的求学梦。

  课堂上学生是在思考,但是没带多少感情,只是为了问题而在思考,没把自己放在文章里。原因在于,我自己不能置身其中。我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没把教学目标的情感目标融入教学中。所以说,我应该从自身先融进去,然后带着学生走进去。

  情感教学,我还有多长时间能进去?

  篇三:

  《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以极其自然的口语化语言,展示了一个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奋斗历程,塑造了一个自尊自强、渴望得到尊重的农民形象,常见的事物、简单的叙述、不经意的举动流露出对父亲浓浓的深情。

  《台阶》是一篇新教材,自己读到它时,当时的触动远远比《背影》要大。细腻的文笔,质朴的叙述,近乎悲壮的人物刻画,辛酸、凄婉的氛围营造,深深地折服了我,当时就有一种要把这篇文章上好的强烈冲动。

  对于文章的学习,我始终将学生的感悟品味作为课堂的主旋律,对于课堂环节,遵循“收放有度,活而不乱”的原则,适当的时候示范一下,必要的时候追问一下,关键的地方提升一下,这节课也不例外。语文教学应该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把阅读权交给学生,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基于以上这几点的思考,本节课,从小说的文体出发,我安排了三个板块的教学。

  第一板块“抓关键词句,理读故事”。严谨的文学作品,作者非常注意内容的前后联系,段与段的过度,思路异常清晰,但我们的学生却往往忽略前后有关联的词句,从而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教学中,就有两位同学的意见有了分歧,其实,他们的分歧,也正是班上同学的困惑之处,因而,我引领学生抓准关键词句,理清作者的思路,思路理清了,学生对文本也就有了整体的感知和把握。阅读中,还要让学生尽可能地习得写作方法,我想抓关键词句,理清作者思路,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也许能启发学生今后在写作中,也要注意前后句子的联系,段和段的衔接。

  由理读故事第一板块中父亲和台阶的关系,很自然地带出了第二板块“抓细节描写,析人物形象”的教学。应该说,这一板块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学生的交流比较精彩,在感性——理性——感性——理性的螺旋式上升中,学生对细节描写理解的比较到位,第二天作业的反馈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应该说,这一板块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完成了小说“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这两个板块的教学后,我引导学生进入第三个板块“读懂主旨、读出自己”的教学中。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始终扣住关键词“父亲”“台阶”,始终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读懂父亲,读懂台阶的含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确实要重视,()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应在文本的解读、把握中加以体现,对农民的关注、尤其是对农民精神世界的关注,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了,它只需要教师点一下即可。因而,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作者塑造‘父亲’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编者为何又要编选这篇小说呢”,我想以此来推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其实,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本人也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遗憾。如,这么长的一篇小说,如何在一节课中,既能让学生、听者有一整体感,又要在某一点上讲深讲透;又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该如何体现学生评价这一问题,我在这里也不想赘述了。《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的主编雷玲说:“作为教师,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要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只有不断反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成熟、完美。

【《台阶》教学反思参考】相关文章:

1.《台阶》 课后教学反思

2.课文《台阶》教学反思范文

3.台阶教学反思范文

4.《白杨》教学反思参考

5.教学反思参考两篇

6.《青蛙看海》教学反思参考

7.《我做的文具》教学反思参考

8.斜面教学反思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320803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