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爱》是北师大版《艺术》课程第二册的第三课。这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吟诵诗歌《游子吟》;学唱歌曲《好妈妈》、《小宝宝睡着了》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回味、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挖掘艺术潜能,培养综合的艺术素质。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学会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好妈妈》;会吟诵诗歌《游子吟》;能制作送给妈妈的精致礼物。
2、能力目标: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融合交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作才能。
3、人文目标:以情激情,使学生能体会妈妈的辛苦、妈妈的爱,懂得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教学重点是能力目标的实现。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发挥语言的陶冶功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工具和载体。得体、感人的语言可以调动、感染人的情绪。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挥语言的陶冶功能,用真诚的话语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正如《圣经》中所罗门谚语说:“那种在合适的环境中讲的话,如同在银盘里放上一些金苹果那样恰到好处。”因此在教学《妈妈的爱》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你的妈妈一天要做哪些事情吗?学生竞相说:“买菜、洗衣、做饭、洗衣服、洗地板、擦桌子、上班、……”接着问:“你觉得妈妈一天做这么多事情辛苦吗”?“妈妈很辛苦,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话呢?”学生受情绪影响,说出了一些很感人的话:“妈妈您辛苦了,我爱您!”“谢谢妈妈辛苦把我养大!”“妈妈,您每天都很辛苦,我一定要永远听您的话,做个好孩子,不惹您生气!”……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特意跑到我的跟前,拉着我的手说:“戴老师,刚才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我觉得我妈妈很辛苦,我回家一定要帮妈妈做很多事情。”这样,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妈妈的`辛苦、妈妈的爱,充分发挥语言的陶冶功能,以情感受人,为后面用作品形式表达式对妈妈的爱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利用情感延伸,创设浓厚的艺术氛围,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
《课标》指出: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任何艺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艺术与自己的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表现和交流能力。因此,在教学《妈妈的爱》时,我先刺激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表达经爱的欲X,利用情感上的延伸,把学生带进浓厚的艺术氛围,通过体验不同的艺术活动,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学生综合的艺术素质。
1、听赏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歌曲《摇篮曲》、《小乌鸦爱妈妈》,感受音乐的节奏,试着体会音乐所表达出的情感,说说听完歌曲以后,自己的情绪有了怎样的变化,再让学生满怀深情的学唱歌曲《好妈妈》。这样借助情感的延伸,学生能以最佳的状态学好歌曲,并能结合自己的内心感受,即兴创作改编歌曲,同时用肢体语言加以表达,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歌唱才能和舞蹈才能。
2、表演创作。在吟诵《游子吟》后,引导学生创编诗歌;在听完《小乌鸦爱妈妈》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并把故事表演出来。这样通过让学生即兴表演,自行设计场景对白,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表演创作才能。
3、欣赏作品。通过让学生欣赏表达母爱的图画、相片、手工艺品等,让学生学会与作品作者进行心灵交流,学习别人如何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情感,提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水平。
4、作品创作。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使用权学生体验到妈妈的爱并学会用艺术的形式进行表现和交流,把自己的内心体验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充分挖掘学生创作的艺术潜能。
【《妈妈的爱》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2217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