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框是第五课的基础,它从各种各样的人可能遇到的挫折以及造成挫折的多因素等方面,在感性的层面上讲述了“人生道路上,难免有挫折”的道理,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达到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接受挫折、面对挫折的教学目标。一节课下来,陈老师的教学设计让我感触良多。
首先,课堂的导入就非常有特色。陈老师用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引入,学生马上就被歌曲的优美旋律和贴切的歌词所吸引,不少学生还摇头晃脑地随着音乐的节奏哼了起来。这样的导入听觉性很强,让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沉浸到课堂的主题中去,特别是对于一些平时比较不活泼的学生来说,这有助于学生调整情绪上课。
第二,讲挫折,不是纯粹地看书、念书就可以明白的,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或是所看所闻。陈老师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她让学生带着欣赏歌曲后的情绪进入课堂教学活动。第一个活动是“通过邓亚萍的事例,设计以下问题:邓亚萍8岁时的愿望是什么?最后她的愿望实现了吗?她当时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挫折”。还沉浸在歌曲意境中的学生表现得比较活跃,很多学生很快就找到正确的答案。不过有的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挫折”的含义。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谈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挫折,并描述当时的情绪反应。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讲更有体验,因此他们也能比较形象地描述出来,而且其他同学也会表示有相应的体验。在这里要注意一点的是,有的学生会因为不好意思讲述自己感受至深的挫折而随便举个例子,大部分学生都会说哪次考试不理想等例子。因此,营造一个开放接纳的课堂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第三个活动为了让学生在更为深刻地理解产生挫折的因素,陈老师还特意找来了相应的图片,在视觉上给学生带来充分的信息。比如,四川地震、洪灾等图片。学生只要一看到图片都能区分出来各种挫折产生的因素,这就更易达到教学目标,也能让学生在比较愉快轻松的课堂环境中掌握知识。在对挫折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那么就要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陈老师为此结合课本选用了一道“登山者”的问答题,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很快就能掌握这个知识点。
最后,陈老师播放《千手观音》的视频,给学生一个反思总结的空间。看了这个视频,学生会从中了解到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但面对挫折,采取不同的态度将会有不同的收获。歌曲和视频,可谓是首尾呼应,让学生带着兴趣上课,让学生带着反思下课。
总之,从本节课来看,学生的上课热情,是需要老师的技巧去点燃的;学生的上课态度,是需要老师的艺术去引导的。把握好了学生的心态,教学目标就能水到渠成。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14875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