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寓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寓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
重点难点
能结合自己得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
动物面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狐假(Jia)虎威(Wei)。
2.写课题:课题中有三个是生字,你愿意来写哪个?
3.过渡:小朋友,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茂密的大森林,走进动物的王国。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4.“狐假虎威”不光是这
二、学文。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来细细地读课文,看看狡猾的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文。要求: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又是一只怎样的老虎,为什么?
(2)同桌分角色读文;自由练读;指名读。
(3)老虎啊,让我采访你一下,当你松开爪子的时候,你心里想的是什么?过渡:老虎啊,其实你心里想什么,狡猾的狐狸早就知道了,为了让你彻彻底底地相信,它趁你发愣的时候,早就又想好了一个妙计。
2.学习第6~8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自然段,指名读(扮演狐狸的学生读)。
(2)引读:老虎跟着……(第7、8自然段)
(3)课文中这个情节写得非常好,老师还想请小朋友来表演呢!
(小黑板出示)
表演前的准备:
①想一想:你对哪个角色最感兴趣?
②找一找、读一读:划出描写你感兴趣的那个角色的句子,并仔细读~读。
③试一试:试着演一演,你想怎样演好这个角色呢?
(4)请学生分角色表演。(狐狸、老虎、小动物)请学生
(5)神气活现的狐狸,半信半疑的老虎,顺利逃脱的小动物们,如果我再给你们一次表演的机会,你最想用什么动作来表达你现在的心情呢?小观众们,现在老虎还是摸不着头脑,你们是观众,是旁观者,请你们来告诉老虎真相,帮它拨开疑团吧!
3.学习第9自然段。
(1)引读:老虎受骗了。狡猾的狐狸……
(2)学到这里,“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你理解了吗?
三、说一说。
出示图1(狐狸)、图2(老虎)、图3(作者)
小朋友们,你最想对它们中的谁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狐狸(借)老虎(威风)吓跑(野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图片(这是一只河蚌)。
问: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
也许它会说什么?谁来演河蚌?交流。
(可这时,来了只鹬)出示。
问:鹬?河蚌?分别想什么?指名学生说。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演:合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问:这时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理如何)
2.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录音。(提醒:注意,听仔细了)
3.打开书本,看完这部分内容,先自由读,要求试着复述。
4.学生试讲。(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大声点)
二、第2、3自然段。
过渡:鹬和蚌之间的这场争斗,会如何发展?
请看第2、3两段中鹬蚌之间的一段对话。
1.自由读。
2.简单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执)
3.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再请同学读。提醒:加表情。
(动脑,怎么读才有味道)
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
(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相持、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哪个人配合角色朗读。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请一对搭档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
(可喊暂停,提醒:注意语气,表情,要进入情境)
7.
8.课后也可通过表演,复述故事。
三、第4自然段。
过渡:鹬蚌互相争持,所导致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1.录音范读。
2.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
板书: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3.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
2.交流
五、发挥想象。
1.鹬和蚌贝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讨论)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鹬蚌渔翁得利
《寓言》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寓言所述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寓意。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组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再说故事的过程中,不断的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感悟寓言的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自欺欺人。
(2)引导学生树立争取的处事方法,不能太教条了,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重点难点
1. 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感悟寓言中所蕴含的寓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滥竽充数》,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意思,体会寓意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1. 搜集到的《韩非子》的资料
2. 古筝音乐
教学过程
一、介绍寓言,导入新课
1. 带学生温习语言的资料,回忆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他不但具备劝谕、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2. 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3. 介绍韩非子(参看韩非子的资料)
二、读准、读通课文
1. 教师示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文言文的停顿。
2. 学生借助自读课文,掌握本课中生字新词。
3. 检查学生自读生字的情况。
4. 指明读课文,教师适当的指导
5. 逐句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好文言文
6. 教师播放古筝音乐,配乐读课文。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味道,从读起来觉得拗口到能逐步的感受文言文的音律美,使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结合注释,读懂文言文
1. 指导学生如何读懂文言文
(1)结合注释,理解句中难懂的词的意思,从而理解整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理解课文的意思。
3. 集体反馈,对照文中的大意检测自读情况。
四、说故事,明里
1.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 讨论:齐宣王死后,南郭为什么要逃走?
3. 拓展思维: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了落荒而逃的南郭处事,你会怎么劝他呢?
4. 教师小结:是呀,南郭处事没有真才实学,总有一天会别人们发现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久不了的。
五、课堂小结
千百年来,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南郭处事的行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同学们一定要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背诵《滥竽充数》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宣王必三百人混
缗王一一听之逃
寓意: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久不了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郑人买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体会他的寓意。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上街买过鞋吗?怎么买到的鞋?古时候有个郑国人也上街,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怎么回事呢?一起学文吧!
2. 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感知,掌握生字
1. 初读,提读文要求:读准滋阴,注意停顿的地方,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流利。
2. 指名读一读全文,指导生字
3.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1. 教师指导:读懂文言文最关键得理解每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利用上节课总结的学习方法,结合文中的注释,,读懂《郑人买履》的意思。
2. 全班交流归纳
3. 重点理解句子中“之”的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置之市而忘操之。
(2)反归取之
(3)何不试之以足
4.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配乐体会
四、课堂小结
1. 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这个买履最后不得履的认可笑在哪里?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个人?为什么?
2. 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
3. 教师小结: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之相信量好的尺寸去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郑人买履》
2. 再找一两则寓言读一读。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忘持度返归取之
宁信度无自信也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yuyan/39557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