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雨巷》写作于1927年夏天,那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季节,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读戴望舒《雨巷》随笔,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读戴望舒《雨巷》随笔(一)
我在读此诗歌时,并不了解诗人当时的创作背景,甚至连戴望舒是谁都不知道,但诗句中的意境深深感动了我,让我忍不住轻声朗读,反复念诵,甚至到网上查有没有以此诗歌为词的歌曲。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戴望舒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来比喻当时黑暗的社会,以那个丁香一样结怨的姑娘比喻革命中失败的人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关于诗人想表达的深意,我不去深究,但对于为何这个诗歌能被无数青少年喜爱,甚至在很多年以后,这首中学课本里的诗歌依然能唤起大家的感动,确实值得思考。
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把中文汉字本身的美感发挥得淋漓精致。东西方在语言上有很大的区别,西方语言准确而冗长,而东方语言内涵丰富而简短。举个例子,如果要用英语翻译“秋水共长天一色”,估计没有一段几十个单词的描述难以表达,而汉字七个字就表达出超凡的意境。雨巷中语言通俗,然而选词却极其严苛,都是充满意境的词。比如:悠长、寂寥、彷徨、凄清、彳亍、凄婉、颓圮等。这就好比琅琊榜里面,有个场景叫“长亭相认”。长亭这个词。西方人是无法感受其中的意境的。光从字面上来说,也就是个宽一点的亭子而已。但只有了解东方文化的人,才能体会到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意境,或许这也是中文的魅力吧。雨巷语句简练,但却隐藏了无尽的`画面感,让读者沉醉于梦一般的想象中。
二、诗歌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真实”的描述,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文中并未提及丁香般的女郎外表如何出众,而是强调她的哀怨。多愁善感本就是一种美,尤其是对女人。而且你只能远远地看着她消散在远处,却无法与之相逢。通过对撑伞女人描述反衬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绝望。然而越是绝望就越是渴望。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经常处于这种矛盾的心态当中。比如读书时的暗恋,错失的缘分,力不从心的梦想,就能引发无数读者的共鸣。
最后,希望自己在2017年,能走出雨巷,找到女郎,远离惆怅。
读戴望舒《雨巷》随笔(二)
第一次读到《雨巷》,它给我的感觉不怎么美,但我却深深的喜欢上它。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雨巷》就是这样!
《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点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没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到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诗里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地姑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地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地抒情形象。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我们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但朦胧的诗意。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写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胧的,既确定有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
在《雨巷》中,诗人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就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抒情形象。这显然是首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
戴望舒之为戴望舒,恐怕大抵是因为《雨巷》,这并非是说他别的诗不好,或有质疑他的才华。完全是因为这首实在是太美了,光辉太过灿烂,以致衬托得其它诗稍显黯淡。
《雨巷》就像太阳,其它月光之诗的亮竟都隐没于烈烈阳光下了。而别的诗人虽有许多也还不错的诗,但终非绝篇,充其量算繁星点点,偶尔也有月光般的诗作出现,但终究创作不出太阳般光辉的华章。这,也许就是伟大的诗人与诗人之间的区别。
读戴望舒《雨巷》随笔(三)
读完了<雨巷>,心中别有一番感慨!
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是有多么地高洁、美丽,让诗人可望不可即。她那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是有多么大的光芒,让世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以至即使是徒劳的等待,也愿意在彷徨中继续追求。也许,这首爱情失落与理想失落的协奏曲,是他在苦苦彷徨追求的时候,那颗孤苦迷茫的心所演奏的,如此哀怨,凄清,连我这个局外人,也不禁感动得心都在颤抖了!
生在俗世,没有谁天生就具有诗人的气质,所以我们只能在喧嚣中沉浮,在忙碌中徘徊,在昏昏沉沉中迷失自我。可是,戴望舒却在徘徊、昏沉中写出了如此唯美的诗句,这该是经历了多少磨难与打击后的重生!成长,便是如此充实的一个过程。只有经历了痛,才会懂得苦,只有懂得苦,才会觉得甜,便能如满月朝阳,投射出圆润的光芒,才能在昏昏沉沉中,()找到迷失的自我!
泰戈尔曾经说过:“只有经历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台湾作家刘墉也曾说过:“人生如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要苦一阵子。”我想,那些苦难与挫折,便是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吧,其实痛定思痛,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挫折,愁中评愁,也没有什么越不过去的坎,抗中抗败,失败后的阳光依旧灿烂!
感谢戴望舒,感谢<雨巷>,感谢他在挫折中的执着。他带个我的不只是丁香般朦胧的姑娘,不只是美好高洁的理想,还有成长道路中面对艰难苦困不放弃、不退缩的勇气!
生命就像是一个舞台,偶尔有悲剧也是在所难免的,而我们每个人都是那舞台上的人,剧情再悲惨,也终会落幕,而那舞台上的“演绎”,也许已成为经典,闪闪发光,而故事的主角,却因为这个“悲剧”而变得更加出众,甚至名扬四海,万古流芳……
挫折并不可怕,它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可怕的是不敢面对挫折,那会把我们推进堕落的深渊……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yuxiang/2055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