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若把中国文化比方为一个大圆,圆心无所不在,而中文乃其半径,中文能走多远,中国文化的大圆就有多广。身为作家,我的责任与使命,就是延长半径。”
今夜暂无乡愁。
华灯初上的时候,被尊为中国“诗坛祭酒”的大诗人余光中携着夫人范我存陶然信步在上海“恒隆广场”一带的流光溢彩中。
他满头华发。须眉皆白。因为出席SMG“艺术人文频道”的开播庆典仪式,与罗大佑、焦晃合作朗诵《乡愁》,老诗人再度成为关注热点。
在这么一个诗快被忘却的年代,人们突然记起了《乡愁》,记起了拥有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和翻译集13种的台湾文豪余光中。
那一晚,我们促膝而谈。如先生所说,能回到大陆,与大陆后生细论仓颉所造许慎所解李白所舒放杜甫所旋紧义山所织锦雪芹所刺绣的汉语言,该是多大的快慰――
国学是山,我等只是蚍蜉而已
大概是出访的优化组合,2008年1月10日前后,余光中先生频频往返京沪两地,除了出席SMG的庆典活动,他时而设帐,开讲“美学灵感”于复旦;时而赏乐,研讨“乡愁”音乐于北京,所到之处,据说有四个字“耳朵已经听出茧来”,那就是“国学复兴”。
于是,我们的谈话就从“国学复兴”入手――
新民周刊:余老,50余年来,您集诗、散文、翻译、评论甚至戏剧艺术于一身,今天请您谈谈大陆“国学复兴”现象,大概也可以去去您的“茧”吧。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yuguangzhong/218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