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 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21岁时离开祖国大陆到台湾,64岁时终于踏上故土,结束了对祖国母亲“白发上头的海外遗孤,半辈子断奶的痛。”的呼喊。在台湾,余光中从青涩的讲师变成历经沧桑的老教授;从投稿的新秀变成写序的老前辈。在他诸多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移居海外的游子,一个思想透彻的智者,一个作为果敢的勇者,虽然少年起便经受动荡,而个性却日趋温和厚道,老得漂亮,老得可爱。
带着对“乡愁”的印象,记者见到了余光中先生。他满头银发,身材瘦削、着粉红色衬衣,完全出乎了许久以来我心中为他精心勾勒的画像。他没有我想象中的忧郁,更没有我想象中的严肃深沉。相反,余先生和蔼可亲、精神矍铄,我们整个访谈过程都谈笑风生,其睿智和真诚处处可见。
这位用邮票和船票表达了自己浓郁思乡之情的诗人,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占据了诗坛一席之地。他脍炙人口的《乡愁四韵》曾被七八个音乐界人士谱过曲,包括罗大佑、李海鹰等也唱过这首诗。作为一个诗人来讲,诗比人先还乡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了。
余光中先生生于1928年的重阳节,所以他自诩为是茱萸的孩子,生在这样一个有诗有酒的日子里,他的一生也的确与诗文相伴。余先生称他的生命有四度空间,即写诗、写散文、写评论和翻译,它们共同为余先生构成了一个立体的美感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yuguangzhong/218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