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了对故乡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唤起体验,读出情感
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整体感悟,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不能把音乐拆成音符碎片来欣赏,诗歌阅读与欣赏也该这样,要注意对诗人整体情绪的判读。这一环节,由聆听歌曲或者引用爱国诗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了解背景和自由朗读中贴近作品贴近诗人,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1、播放歌曲《祖国之恋》或者用与爱国有关的古诗词导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对祖国的热爱。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感受诗人抒发的情感。
3、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而这种情感的爆发,可能有一个具体的诱因,比如受到欺负(杜甫的茅屋被风吹破,茅草被抢)或情绪受到触动(徐志摩告别心爱的康桥)。那么,你认为是什么诱因使艾青爆发出如此炽烈的爱国之情?
(根据诗歌创作的时间,学生应该能联系时代背景感受到诗人的创作激情。)
二、入情入境,读懂意象
(即“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
1、诗人是用怎样的方式来爱的?诗人用了“嘶哑”这个形容词,你会联想到怎样的形象?从中你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情绪?”
2、诗人挚爱着的是一块怎样的土地?其歌唱的内容包括哪些?
学生交流后明确:(关键词句)
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意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就是通过这些意象和关键的修饰语来表达的,这些地方要读重音。
探究质疑。
3、诗人为什么把自己比作一只鸟,而不是一片云,一棵树?
提示: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个意象。《诗经》的第一首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此后鸟的意象便逐渐具有了更多的意蕴,不单以双鸟、孤鸟来比喻欢爱相亲或者别离,更常常是一种不受羁绊、超然高举的自由生命的象征。搜索与“鸟”有关的诗句,读一读。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古诗十九首》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从此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诗人对祖国、对土地、对民族的热爱,已到了不知如何倾诉的地步,他也就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爱情。虽然已不能再唱出美妙悦耳清亮动听的情歌,但这“嘶哑”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来的,是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执著的爱。
虽然我们与诗人不同时代,但我们从朗读中会深切感受到那个时代诗人沸腾的热血。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xiangchou/325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