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之水》,《诗经·唐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晋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二章每章六句,一章四句。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经:唐风·扬之水,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唐风·扬之水》
扬之水,白石凿凿。
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
素衣朱绣,从子于鹄。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
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注释:
1、扬:激扬。
2、凿凿:鲜明貌。
3、襮(勃):绣有黼文的衣领。
4、沃:曲沃,地名,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
5、既:已。君子:指桓叔。
6、云:语助词。
7、皓皓:洁白状。
8、绣:刺方领绣。鹄:邑名,即曲沃;一说曲沃的城邑。
9、粼粼:清澈貌。形容水清石净。
10、命:政令。
译文: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水底的白石更显鲜明。
想起了白衣衫红衣领,跟从你到那沃城一行。
既然见了桓叔这贤者,怎不从心底感到高兴。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冲得石块更洁白清幽。
想起白内衣和红绣领,跟从你到那鹄城一游。
既然见了桓叔这贵人,还有什么值得去忧愁。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水底的白石更显晶莹。
当我听说将有机密令,怎么也不敢告诉别人。
赏析:
要说清楚这首,必须牵涉到当时的一段历史。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他的叔父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曲沃在当时是晋国的大邑,面积比晋都翼城(今山西翼城南)还要大。再加上桓叔好施德,颇得民心,势力逐渐强大,“晋国之众归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过了七年,即公元前738年,晋大臣潘父杀死了晋昭侯,而欲迎立桓叔。当桓叔想入晋都时,晋人发兵进攻桓叔。桓叔抵挡不住,只得败回曲沃,潘父也被杀。作者有感于当时的这场政治斗争,在事发前夕写了这首诗。《毛诗序》云:“《扬之水》,刺晋昭公也。昭公分国以封沃,沃盛强,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焉。”将诗的创作背景交待得很明白。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ing/378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