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神圣的字眼,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最真挚的感情、最奇特的想象、最生动的形象、最凝练的语言、最鲜明的节奏,每一次对诗的解读都是一次画面的重构和情感的洗礼。9月29日,两堂风格迥异的《十五从军征》,带给我的是不一样的心灵激荡。兰老师的解说仿佛让我回到了大学时的课堂,坐在教室里,听着自己古代文学的老师在控诉连年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佩服兰老师的口才;林老师的运筹帷幄、调控自如,不仅让我看到了她背后团队合作的力量,更让我看到了她老练的教学经验,为她喝彩。从课前小资料的收集到到入情朗读,从背景音乐的渲染到主题的升华,我们都可以看出,两个老师在课前度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这堂课,都下了苦功夫。两堂课结束了,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如何对诗歌进行有效教学的思考。
诗歌的创作年代离我们已相当久远,任何人都无法完全复原当时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也不是我们现代人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得清的。作为一名执教者,需知道诗歌不是简单的一首诗,而是一个时代人文社科的缩影。执教前充分查阅资料,反复诵读诗歌,在脑海里进行画面的重构,甚至在想象中身临其境般地经历画面中的事情,让自己和诗歌创作者、主人公合二为一,教学时就不再是单方面地解读诗歌,而是用“我口讲我心”的方法来解读一个时代的文化。
学生方面,要养成一套预习诗歌的方法,教习诗歌前运用已熟习的方法先对诗歌进行自我学习,对诗歌所描绘的'人、物、事、景、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学才能相对高效地进行。
读——诗歌篇幅短小,语言凝练是适合诵读的文本。教师过度地解读会占用学生的阅读时间,甚至会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这对学生学习诗歌是及其不利的。教师与其煞费苦心地解说,不如把课堂还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教师提出适当的目标和问题加以引导,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想——想象是我们学习诗歌重要方法。如写景诗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叙事诗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亲”历主人公经历,想象让师生不局限于课堂诗歌的教与学,而是穿越时空见景、见事、悟情,整个课堂瞬间如注入生命般地活了起来。在《十五从军征》的教学中,两位老师都充分地让学生展开想象,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如让学生想象老兵家中的荒凉、想象“松柏冢累累”的景象、想象老兵心中的的凄苦等。
要而言之,有效的诗歌教学需教师与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教习准备,身临其境,在“读”“想”上花大功夫,方能在有效性的台阶上往前跨越。
【谈谈诗歌教学有效性】相关文章:
6.谈谈“国学”
7.谈谈诗经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ge/1850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