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童年时期,村里大多数人家生活贫困,很少吃到肉食和白面,一年四季靠各种杂粮和野菜勉强过日子。而那些曾经只用于填饱肚子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居然有许多是独特的美味。
家乡的各种杂粮食品中,我最喜欢的是纯手工制作的荞麦面凉粉。
以前每年端午,母亲就要为我们做荞面凉粉。用荞麦面制作凉粉的工艺比较复杂。先把荞麦碾去外皮,再把白白的瓤子潮湿后,用手工碾成粉末,然后放在清水中浸泡、揉搓,再用细箩过滤,滤出的精华部分入锅用温火熬煮。这个熬煮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火候,也要不断地搅动,不然会糊掉;还要注意软硬适宜,太软了吃起来没韧劲,太硬了则口感欠佳。熬成稀粥状后舀入盆盘等容器中,待冷却后即可食用。食用时,可切成长条形薄片,盛入碗中,调入油泼辣子、芝麻酱、醋、酱油、芥末、蒜泥、精盐、花椒面等佐料,吃起来柔软滑爽,使人食欲大增。还可以直接调入浆水食用——也许有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做“浆水”,我不妨在这里大致介绍一下:浆水制作很简单,一般选用鲜嫩的苦苣、苜蓿、荠荠菜等野菜或芹菜叶为原料,切成细条,在水中焯一下之后盛在瓷罐内,加上发酵引子,再倒入适量开水,盖好,三天后即成浆水。食用前先加葱姜蒜炝锅,爆香后倒入浆水,煮沸,晾凉后即可调入凉粉或面条中食用。浆水清热解暑,是夏季的去暑佳品。
这种荞麦面凉粉虽好吃,但制作起来太麻烦,现在很少有人做了。想吃凉粉时,只买现成的豆粉。豆粉虽然好做也好吃,但毕竟代替不了那种悠远绵长的味道。
还有一种用杂粮和洋芋混合焖成的干饭——我们这里称之为“懒饭”,也是我比较喜欢的。
这是一种家家都会做、人人都爱吃的饭,多数人称之为懒饭,也有人叫洋芋盖被儿、捂饭、焖饭、干饭。具体做法是:先用荞麦面、玉米面或白面加水和成面团,用擀面杖擀开,切成雀舌一样的小面片。再把洋芋切成小块,放到锅里用清油或猪油翻炒几下,加上花椒粉和盐等调料,再倒入适量的水,水不能太多,刚没过洋芋块就行。旺火把水烧滚,然后把提前擀好的面均匀轻轻地撒在洋芋上,然后,盖好锅盖,小火焖十五分钟后即可开锅,用锅铲搅拌均匀,就是一顿香喷喷的美味。尽管那时候做饭用的油少得可怜,但只要家里做懒饭,孩子们个个都像过节日一样欢喜。
懒饭,顾名思义,适合懒人做的饭。的确,这种饭做起来简便易行,而且味道非常不错,因此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只是在那个粮食匮乏的年代,要吃到一顿这样结结实实的干饭也是很不容易的。
小时候,家里人口多、劳力少,尽管父母亲起早贪黑辛苦劳作,可一家人还是经常为吃的发愁。最困难的时候,家里仅靠政府救济的红薯片和高粱面过日子。那时候我刚能朦胧记事,记得高粱面做的饭很粗糙,吃到口里很久也咽不下去,后来我每天宁肯饿着也不吃,直饿得面黄肌瘦。父亲看着心疼,好不容易从哪里弄到了一筐洋芋和一点荞麦面。于是,母亲就破例为家里做了一顿懒饭,平日里吃饭时总眼泪汪汪不肯端碗的我,那天竟欢天喜地地扒了一大碗饭。而那顿在当时堪称美味佳肴的懒饭,就成了我对美食的最初记忆,永远留存在我的心中了。
这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大多数人不再为温饱犯愁了。于是,过去那些难登大雅之堂的粗粮,也似乎渐渐被人们遗忘了。然而,当人们吃腻了各种大鱼大肉、也饱受了地沟油等毒食品的摧残之后,又开始怀念起以前那些纯天然的粗茶淡饭来。于是,曾经的懒饭以及各种杂粮面、野菜等,又被越来越多的人端上了精致的餐桌。
当然,现在做懒饭,比以前讲究多了。不但炒洋芋时放的油很多,而且大多数人家都不再掺和杂粮,完全用白面做,佐餐的菜也很丰富。这样的懒饭,自然比以前的吃起来更有滋味了。不过,我觉得从营养的角度考虑,还是加一些荞麦面或玉米面更好。因为现在的孩子大都不爱吃粗粮,我家的两个孩子也不例外,只有把粗粮掺和到白面里做成懒饭,他们才会毫不嫌弃地吃下去,而且百吃不厌。每次家里只要做了懒饭,他们一进门就会耸着鼻子说,“好香啊,今天咱家做的是懒饭吧!”
有时候,看着孩子们端着懒饭吃得津津有味,我不免会想:多年以后,他们的下一代人是否还会如此青睐这种和乡民一样纯朴的食物?
另外,还有用荞麦面和少许白面在开水中搅拌做稍硬糊状饭——家乡人称之为“搅团”;用各样杂面搅的较软糊状饭——家乡人称之为“糤饭”;用杂面做的疙瘩类面食——家乡人称作“懒疙瘩”等。其实,这些粗粮,都是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如果制作方法得当,再加上作料,配上小菜,也可算是风味独特的美食。但大多制作程序繁杂,加之现代人在各种大鱼大肉的不断刺激下,嘴变得越来越刁了,有的人对这些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粗粮不屑一顾。于是,这些曾经滋养过我们的美味,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曾有一段时期很难见到了。
幸好,近些年来,对食品健康越来越重视的人们,渐渐开始转变观念,远离那些容易引起“三高”的肉类食品,把目光转向了很有保健滋补功效的粗粮。而我们家乡会宁的地理环境,正好适合种植荞麦、扁豆、玉米、莜麦(也叫裸燕麦)、糜子、良谷等各种小杂粮。于是,我们家乡小杂粮产业逐渐发展开来,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产品远销各大城市,有些甚至出口到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比如:用苦荞加工制作的苦荞茶,用玉米粒加工制成的细小颗粒状的玉米糁子,用莜麦加少量芝麻、黄豆、核桃、苦杏仁等制作成的炒面粉等,都是近几年颇受城里人欢迎的农副食品。这些年来,各地也出现了许多专做各类杂粮食品的的杂粮面馆,这里做出的各种小杂粮食品,一直以来颇受人们的青睐。而今,各类小杂粮的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本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原以为,那些珍藏在童年记忆里的那些味道,会渐渐被岁月风干成一张褪色的标本,被人们漫不经心地遗失在史册之外。可现在看来,家乡的这些风味小吃非但没有离我们远去,反而以丰富独特的滋味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911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