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有言:“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史书记载:苏秦在游说秦王失败之后,“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如此冷落的待遇可谓强烈的刺激了苏秦,此后,他“夜发书,陈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改变低贱的位置强烈的刺激着苏秦那颗羞辱的心。
而欲改变位置就只有先改变方向,第二次游说苏秦走向了赵国,这次,他凭着他出色的舌辩才能赢得了赵王的赏识。赵王给予他很高的地位,让他身披六国相印,连横对秦。假如苏秦不改变说服的对象,恐怕他的下场也只能吊死在秦国的树上,焉能有后来的说服赵王,身披六国相印的辉煌呢?可见,欲改变处境,先须睁开第三只眼,那就是转个方向,不就是另外一个美好天地了吗?苏秦的这一个华丽大转身,变出了什么,变出了一个六国宰相的辉煌。苏秦的转变,其实就是一个方向的转变,而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就业,晋升,要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倘若在处境不利的情况下也不妨像苏秦那样转变一下人生的方向,说不定还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当然这个方向的转变一定是在不残仁害义,不违背大道上的基础上的转变。
苏秦的位置改变以后,父母闻之后的“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这与先前“嫂不为炊”形成多么大的反差,难怪苏秦感叹说:“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何可忽乎哉!”这里固然势利的亲族态度应该批判,但是在一个功利化的社会里却并不是人人向善,嘲笑和挖苦依然横行,欺弱怕强的人性之恶依然如故。难怪苏秦的转变不光令他嘘唏不已,其实也令后来的千千万万的读书人嘘唏不已。中国传统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论调,读书人地位向来的'低下,也无怪乎在读书人的眼里都有一个做官的梦想。为了做官,读书人为之碰的头破血流,其实,正确的“位置观”不是做官一条路,而是人人应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学识技术,头脑智慧来改变自己的位置,正正大大,光光明明让别人来看待自己。
其实深究,心境之转变于人生的转变更大,苏秦能在失败中不气馁,不颓废,发愤苦读,头悬梁,锥刺股,就是好心境,好心态。他的那种愈挫愈勇,愈压愈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的精神更是现实生活中正在奋斗,正在冲刺的人们,正在不利的环境中的人们人人应该借鉴的成功范例。不光是苏秦,就是诸如李白,苏轼,柳宗元,白居易,曹雪芹等等那些伟大的诗人,文学家们哪一个不是在落魄的环境中调整身心,转变心境,投向自然,从而书写出人生灿烂瑰丽的篇章呢?穷则思变,倘若你还处在人生的窘境,那么,不妨拥有苏秦的第三只眼,那么,兴许人生就会有一个新的转机。
【穷则思变的散文】相关文章:
2.燃情人生散文散文
3.散文雨抒情散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2036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