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西南的一个乡村,有位67岁的羸弱妇女,她二十九年如一日,任劳任怨甘于付出,用超越血缘的爱精心照料孤寡老人,在当地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她就是定陶区黄店镇敬老院卫生员袁秀娟。
丈夫发火要离婚
人们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袁秀娟也不例外。家在定陶区黄店镇大坞集村的袁秀娟,原本在乡计生办上班,因她对医学知识比较熟悉,便于1988年夏季服从领导安排,被调到乡敬老院任卫生员。当初,袁秀娟家有两个还比较年幼的孩子,她一天到晚又不在家,没人看管大的哭、小的闹,丈夫一人家里地里忙得不可开交。为此,他很不理解,对妻子的工作也不太支持。
有次,院里的一位老人病倒了,恰逢家中有事地里农活又繁忙,为伺候照料病人,她一连几天都在敬老院没回家,5岁的儿子摔倒磕破了额头,血流不止,由于没能及时得到包扎治疗,造成创口溃烂发炎发高烧,导致额头伤口头发不能再生,丈夫很窝火。等院里病人有了好转,她回到家中,丈夫竟忍不住冲她大发雷霆:“你回来干啥,还要这个家啊?!想要这个家的话就别干了,一个月给那几十块钱(当初每月是50元,现为800元),还不够孩子吃饭哩,你要是再干咱就离婚!”袁秀娟望着日渐消瘦的丈夫和孩子,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她何尝不心疼呢?但她一想到那些孤独无靠的老人,还是强忍泪水,语重心长地劝丈夫说:“既然组织上安排咱这项工作,咱只要干了,就得好好的干!困难只是暂时的,等孩子长大了,咱们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丈夫听了袁秀娟的一番话,一阵沉默,停了很久才说:“行,要干那你就好好干吧,说实在的,看着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没人管,也怪可怜的,你就权当人家的闺女算了!”能得到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她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激动得热泪盈眶……
委屈的泪水肚里咽
有句话叫做: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才能奏响和谐的生命之歌!有时,即使工作做得再好,也难免会遭到别人的不理解和埋怨,袁秀娟都是以超限度的忍耐来委曲求全。
说实在的,侍候老人是一项既要有热情和耐心,又需非常细心的工作,但她都尽最大努力做到这些。29年来,敬老院内的老人由最少的16名增加到最多的56人,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也有76岁。三分之二是80岁以上老人,并且多数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聋哑或骨折等残疾,这无疑给她的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处。但袁秀娟却说:“无论再大的困难,侍候好老人就是我的头等大事,我要用一片真爱,叫这些无依无靠的老人感到生活的温暖!”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要说每日那繁琐的为病人查体、打针、输液、端水送饭,就连那刺鼻的气味都让她难以支撑,饮食不安。为此,她曾患上了严重的胃肠炎,更有那个别人的不理解和病人的误会、埋怨,她都得无声地咽回肚里。
前些年,院内有位姓邵的老大娘因患食道癌,心理压力比较大,性格异常暴躁,稍有怠慢和不顺心,口中便不三不四的骂。还有邵集村年逾9旬的许李氏和大赵庄村94岁的赵谢氏两位老人,双腿具已骨折,生活不能自理,都是袁秀娟端屎倒尿,送水喂饭,特殊护理,始终耐着性子,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尽量使老人满意。还有个叫李广安的院民患有精神分裂症,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一日三餐都是袁秀娟对他细心护理,送水送饭。但有次病人发作,袁秀娟的左腿胯骨不慎被他用砖块砸伤,受伤处黑紫肿胀,发炎流血水,直到现在还经常发痒有刺痛感。
心中有爱天地宽
让爱植于内心,身边就永远有片阳光。袁秀娟对待院内的孤寡老人胜过亲生,是一种超越血缘的爱,她为了不让老人感到寂寞孤单,处处想方设法让老人开心,每逢过节和老人的`生日,她都要从家里带来一些好吃的东西分给老人们,并让其穿上自己做的新衣新鞋,感动的老人脱口而出:“秀娟比俺的亲闺女都亲!”
俗话讲好人多不幸,袁秀娟的丈夫因患肝癌于2009年去世,一对儿女也早已成家,多年来已是孤苦一身,但她照顾好老人的热情依然不减,有时还要侍弄家里的几亩责任田,一个人顶多人用。曾有人劝她说:“干吗还这么犯傻,都60多岁的人了,每月才几百元的工资,就是随便到哪找点活干也比这强。”可她却笑笑说:“一个人活着不能光为自己着想,能让院里这些老人安度晚年,我心里才舒坦!”
今年,黄店镇投资600多万元新建了一处高标准、高规格的敬老院。竣工不久,院内36名孤寡老人全部迁入新居,生活环境与居住条件均有了很大改善。别看袁秀娟身体瘦弱,干起工作来却有使不完的劲,她经常忍着胃痛为老人掏痰、梳头、洗脸洗脚、修剪指甲等。有时老人身体出现特殊情况,她更是不敢怠慢,开着电车就将老人送往医院,经常用自己的钱给老人垫付住院治疗费。
心中有爱,生命就能处处花开。由此,袁秀娟连续多年当选为定陶区人大代表、“模范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自2011年9月,又先后被评为定陶区第三届“道德模范”、定陶区“巾帼十杰”等荣誉称号。
夫妻同唱爱心歌
家住菏泽市定陶区黄店镇姑庵村的崔福明、史爱荣夫妻38年如一日,义务抚养照顾孤寡老人的事迹,在当地被广为传诵。
今年61岁的崔福明是位老实忠厚的农民,因其父亲去世早,生活的苦难磨练了他的意志,铸成了他善良的品格。早在1978年夏天,本村年近6旬的刘金秋大娘因老伴去世,无儿无女孤独无靠,其责任田也无法耕种,身体且又虚弱多病,生活十分艰难。崔福明经与母亲商议,毅然将刘大娘接到自己家里主动承担照顾老人的义务。为此,每逢有人给崔福明介绍对象,女方总是以他“犯傻”为缘由而遭拒绝。
俗话说:好人自有好报。后来,成武县汶上集镇史庄村的史爱荣姑娘,向小伙子抛出了橄榄枝,慕名托人介绍和崔福明相识,于1979年初二人结婚,夫妻二人更加齐心协力孝敬老人。为调剂好老人的生活,他们经常为老人专门做些好吃的,或可口的饭菜,逢年过节都要给老人做身新衣服,并给老人几十元的零用钱,待刘大娘如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有一次,刘大娘患高血压住进医院,崔福明的母亲也因病瘫痪在床,史爱荣便与丈夫分别轮流伺候两位老人。刘金秋大娘在医院一连输了7天液,都是妻子史爱荣一人床前床后的侍候,帮老人翻身,喂药、换洗衣物、端屎倒尿等样样都干,直到老人身体康复。老人激动地逢人便说:“俺这辈子要不是福明夫妻俩热心照料,也难活到今天!”
今年78岁的崔兰平,原是崔庄村的一个弱智老人,1999年因他老母亲去世,年过六旬生活能力差难以料理,敬老院又不好收留。崔福明夫妻得知后,马上主动找行政村协商将其接到自己家中抚养。如今一晃18年已过去,崔兰平在这个家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享受了晚年的幸福。
崔福明与妻子史爱荣常说:“作为一个人,要多做善事不能有愧良心,才能活得有滋有味有价值!”也正是凭着这种做人的准则,他们夫妻38年来,时刻都在为孤寡老人默默地奉献着一片真情和爱心。
【心中有爱,生命处处花开的散文】相关文章:
6.处处有文章散文
7.花开 散文
8.人生处处秋散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775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