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那年,一场变故悄悄潜入我家。先是母亲生病住院,体质本就羸弱(lēi)的父亲,因焦虑过度,也随即病倒,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 ②太阳从西边落山,恐惧却从我的心头升起,那年我才13岁。山村的夜色中,黑黢黢(qūqū)的远山像一幅剪纸阴森地贴在窗户的玻璃上,偌大的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妹妹。山中的狼群,一声接一声凄厉地哀嗥(hāo),常常将我和妹妹从梦中惊醒。
③我们住在一所山村学校,叫喊声未必能让远处的人家听见。忽然,我想起了哨子——母亲上体育课时用的哨子。鼓起胸腔,拼命地让全部的气流吹出尽可能最大的声响。渐渐地,我听见了家门前由远及近嘈杂的脚步声,大声说话的声音。窗外交织着手电筒的光亮。我听见了乡亲们喊我的名字。开了门,一群人扛着锄头站在我家门前,他们都是周围我熟悉的乡亲。善良的黑脸,热切的目光,一群人由衷的关爱,驱散了我内心的恐惧。
④“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一位大爷说。他们在墙根靠下了锄头,坐着,蹲着,吸着早烟,大声地呱白……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
⑤临近黄昏,乡亲们又来了,他们用锄头在石板上投击出铿锵(kēng kiāng)的声响,好像在告诉我: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
⑥从此,每天夜里,围绕这屋子的前后,会约定似的响起来来回回的脚步声,锄头的丁当声。脚步声断断续续要响一整夜,他们边走路边大声说话。我知道,这么黑的夜,他们不是要赶路或者侍弄庄稼,而是要用说话声给我驱赶恐惧,要用声音告诉我:我们都在窗外! ⑦自此以后,我开始相信,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们。
【阅读精练】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羸弱( ) 黑黢黢( )哀嗥( )铿锵( )
2、有人说文章第②段描写太阳从西边落山,山村黑黢黢的远山的阴森和山中的狼群的哀嗥。在文章中是多余的,应该删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3、乡亲们晚上来陪我,总是带着锄头,这与陪我和妹妹有关系吗,为什么?
4、文章第⑥段的划线句子“从此,每天夜里,围绕这屋子的前后,会约定似的响起来来回回的脚步声,锄头的丁当声。脚步声断断续续要响一整夜,他们边走路边大声说话”有什么含义?
5、本文反映了乡亲们怎样的品质?
6、作者对乡亲们的这种行动是什么态度?
【参考答案】
1、lēi qūqū hāo kēng kiāng
2、不能删去。因为写山村黑黢黢的远山的阴森和山中的狼群的哀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特定背景,渲染了黑夜中的恐怖气氛,暗示了乡亲来陪我的原因。
3、有关系。由于学校是在山村,晚上又有狼出没;所以,锄头是乡亲用来防身的工具。也是乡亲们用来发出声音帮助我战胜恐惧的工具。
4、本文揭示了乡亲们淳朴、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5、表明以后每天夜里都有乡亲在房外陪伴我们,保护我们。“来来回回的脚步声”、“断断续续要响一整夜”说明乡亲们来人多,时间久。由此可以看出乡亲们对我们的保护是群体行为。本文揭示了乡亲们淳朴、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6、心存感激。这种感激升华为一种对声音的认识态度。如认为“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们”。
【《声音的温度》现代文阅读精练及答案】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835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