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报任安书》的课文解读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报任安书》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说明因为《史记》未完,他决心放下个人得失,相比“死节”之士,体现出一种进步的生死观。下面是《报任安书》的课文解读,请参考!

  《报任安书》课文解读。

  l. 课文解读

  (1) 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司马迁简介见《鸿门宴》一文的介绍。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 《汉书艺文志》还著录赋八篇篇《报任安书》 ( 见于《汉书司马迁传》及《文选》卷四十一 ) 。今仅存《悲士不遇赋》和这一

  任安,字少卿,荥阳人,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他是司马迁的朋友,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司马迁利用中书令的地位“尽推贤进士之义”,委婉地要求司马迁为他说情。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征和二年 ( 前 91) 七月,太子刘据在京城长安发兵诛杀借巫蛊诬陷他的江充等人,大战丞相刘屈髦军。当时任安是北军使者护军,负责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乱中接受刘据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汉武帝急忙从二百多里外避暑的离宫甘泉宫赶回长安,平定事件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 “怀诈,有不忠之心”,将任安下狱,论罪腰斩,状况危急。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抱憾终生,于是写下了这封著名的回信。

  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极为愤激的心情,申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蒙受的耻辱,倾吐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文中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

  《报任安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 ( 史记》的写作动机和完成过程,对研究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和思想也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是古代书信散文的杰作, 一向被视为文学名篇。鲁迅评价《史记》的名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 离骚》”,正是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大段引用了《报任安书》之后紧接着写出的。

  《报任安书 ) 原文比较长,课文主要节选了其中陈述忍辱负重著述《史记》的有关内容。

  (2) 基本解读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遭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司马迁在此信中委婉解说实在无法做到任安所希望的“推贤进土”,倾诉了内心郁积已久的一腔悲愤。坦陈了自己受刑后“隐忍苟活”的深层动因,就是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因而勇敢地选择了在缧绁之下、谤议之中痛苦挣扎,忍辱负重,坚忍不拔,顽强著述,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

  节选的课文共有 5 个自然段。

  第 1 段:信的开头先复述任安来信的内容, “推贤进士”是任安要求司马迁为他“说情”的婉转说法。接着就自己迟于答复表示歉意,表白“仆非敢如此也”,引出下文“略陈固陋”。

  第 2 段:说明自己忍辱不死,是为了使自己的著述能够留传后世。

  司马迁从人之常情说到自己的孤苦伶仃,对家庭已经无所顾念,更不缺少“引决”的勇气。但司马迁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超脱了庸常的“死节”观念的束缚,忍辱苟活,是因为要实现自己的志愿,将倾注了自己毕生心血的“文采表于后世”。

  第 3 段:列举为后世传颂的古代“倜傥非常之人” 历经苦难、献身著述而奋发有为的事迹。

  司马迁所说的“倜傥非常之人”,是指对历史和文化作出贡献的榜样和前驱者。文王、孔子、屈原等历史杰出人物“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于是“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的心血著述成文,给后人留下一份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司马迁罗列这些史实,说明自己对生命与事业的崇高信念的来源,说明自己写作 ( 史记 ) 的思想动力。

  本段中写的八件事,用孟子的话说是“殷忧启圣”,用现代的话说是“逆境成才”,激人奋发,催人向上,八个排比句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

  第 4 段:介绍 ( 史记》的体例内容,说明自己著书的宗旨和意愿。

  紧承上段,说明自己效法圣贤发愤著书,介绍了《史记》的有关情况:著述的方法、分类及篇数、特点等,以及忍辱成就此书的最大意愿是“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并以此“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而这些只能说给知己的“智者”听, “难为俗人言也”。

  第 5 段:书信的结尾,再次倾诉自己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答复任安的问题。

  司马迁具体写了其痛苦的原因和表现,说自己遭受酷刑后已如宦官,不能“自引深藏于岩穴”,只能“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在世上隐忍苟活。最后与开端相照应,再次陈述其苦衷,婉辞解说实在无法“推贤进士”,也不想用言辞自饰,是非功过,只有死后乃定。

  (3) 精华鉴赏

  本篇不仅对我们研究司马迁的思想以及 ( 史记》的写作动机和完成过程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散文杰作,古人早就把它视为天下奇文,可与《离骚》媲美。

  ①思接千载人物,评说古今文章

  并且

  课文的第三、第四段是全文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自古以来,只有风流倜傥之人,才能承受得起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司马迁以历史的眼光审视历代人物和典籍,阐述了作家的生平遭遇与创作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抒情写意是文学的本质和功能,表明自己的文学观念: “盖文王拘而演 ( 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 《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富贵荣华者如过眼烟云,只有发愤著书者其人和其书才能名垂青史。司马迁因而决心效法前人著书立说, “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78900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