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前面有一条党河,河的对岸有一片稀疏的塔林,那是僧人或道士的墓塔,其中一座比它身后的众多墓塔更高大,位置也最显著。塔背后刻有墓志铭,近前一看,原来是敦煌文书的发现者王道士——王圆箓的墓塔。现在王道士也有了不大不小的名气,因为他发现了敦煌文书,这一重大的发现轰动了世界。但他的名气更多来自他将这些珍贵文书中的大部分而且是精品,卖给了外国探险家,当然这是个恶名。
根据这篇墓志铭,王道士因为饥荒离开家乡湖北麻城流浪,一路上历经磨难,出家当了道士;随后他又流浪到了敦煌,在参观莫高窟后,感叹这里就是西方的极乐世界,于是修建了太清观在此定居。此时的莫高窟已经荒废了700年,许多洞窟被流沙掩埋,建筑更是残破不堪。
虽然是一名道士,但王道士对佛教同样热诚,他决定化缘募捐修复。在生命余下的30多年中,他将各个洞窟中的流沙清理,补葺,修复残破的塑像和壁画,改建了三层楼、古汉桥、五层佛楼等建筑。可以说,我们今天见到的莫高窟基本上就是王道士修复的面貌。修复莫高窟是王道士的毕生事业,为此总共花费了他20多万两白银。作为曾经一贫如洗的流浪汉,这些白银几乎都是依靠他的勤勉、热忱一点一滴募捐来的。我在这里之所以用“几乎”一词,是因为修复莫高窟的资金有一部分是来自交易。
1900年6月22日,夏至。王道士用河水冲刷后洞窟的壁裂开了一个孔,里面隐隐有光线。原来墙壁后面隐藏着另一个洞窟,里面堆满了秘藏的大量经卷、绘画、文书,这些都是唐代和敦煌曹氏政权时期的文物。据后人判断,应该是因战乱而有意秘藏的。作为一名虔诚的泛宗教徒,王道士对佛经自然十分敬重,因此他多次上书官府,但官府以经费不足推委;绝望之余,他甚至直接上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西太后,但同样石沉大海。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747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