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恩俊
元旦,一个闪烁着诗意光芒的词汇:一元复始,一轮新年初始的太阳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而当我们走进古诗看元旦,则更会见其光彩熠熠!
写元旦最早的诗当属南朝萧子云的《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中国的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而元旦一词最早则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也有“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所以古诗中的元旦,不是现在通行的公历一月一日,而是指的阴历正月初一。
然而,古代并没有法定新岁第一日一定叫元旦,因此其他叫法也不少。这些叫法在古诗中多有体现。《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二·隋元会大飨歌》中称“元春”:“展礼肆乐,协此元春”;曹植《元会》诗中称“元祚”:“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晋·庾阐《扬都赋》诗中称“元辰”:“岁惟元辰,阴阳代纪”;晋·辛兰曾《元正》诗中称“元正”:“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唐·杨师道《奉和正日临朝应诏》诗中称“元辰”:“皇猷被寰宇,端扆属元辰”;唐·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诗中称“新正”:“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唐·杜甫《远怀舍弟颖、观等》诗中称“元日”:“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唐·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称“元朔”:“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唐·温庭筠《元日》诗中称“端日”:“绪风调玉吹,端日应铜浑”;宋·范成大《爆竹行》诗中称“岁朝”:“岁朝爆竹传自昔,吴侬政用前五日”;宋·宋伯仁《岁旦》诗中称“岁旦”等。这些都是元旦的其他叫法。
再就是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也不一致,伴随朝代变更亦有变动。夏在正月初一,商在腊月初一,周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定为十月初一,汉武帝太初元年时恢复夏朝以正月初一为元旦的纪年方法,故又称“夏历”,一直沿用至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元旦),但当时并未正式公布。直到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才正式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西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品读古诗,尽享乐岁图。“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晋·周处《风土记》曰:“除夕之夜,改年更岁,人们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因此,“守”有“除”与“迎”的双层含义,人们格外看重这一天。古人因此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元旦“乐岁图”。
元旦乐岁诗最有名的要属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那首名作《元日》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人择取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元旦迎新图;而唐·成文斡的《元旦》——“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则充分体现了年老童心与儿孙同乐的喜庆场面;唐代诗人厉元的“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火连双阙晓,仗到五门春。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读之就像走进了一幅典雅隆重的宫廷贺年图;“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明·陈献章的'这首《元旦试笔》,更是将人们欢庆佳节的乐岁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陆游的这首《己酉元旦》,描写一夜细雨融化了残雪,阳光灿烂,晴空一片,阴郁一扫而光,又是何等清新美好。此刻,把酒写联,辞旧迎新,真是一件赏心乐事。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新雷》——“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不着“元旦”“元日”等词汇,却写出了人们贺岁、迎春的喜悦。
品读古诗,领悟述怀情。“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元旦是回首旧岁、冲刺来年的起点。北宋·苏东坡《守岁》诗中道:“欲知垂尽岁,犹似走壑蛇……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诗人把飞逝的时光比作钻洞的长蛇,到了一年的最后一天,如同剩下的蛇尾,想捉也捉不住了。诗人如此强烈地感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今日读来仍是醒世警人。而唐·孟浩然《回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既表达了大唐盛世老百姓迎春的喜悦心情,也展示出自己身为读书人却仍惦记百姓疾苦的情怀。宋·宋伯仁的《岁旦》云:“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诗人不仅知足常乐地欢度着新年,还告诉世人:春来了,只要快乐在心,安详沉静,一切顺其自然,定会健康长寿。明代才子文征明,25岁大好年华时元旦挥毫赋诗,既回首感慨“二十五年如水去,人生消得几番除”,又激奋“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夫是文词”。清·孔尚任的《甲午元旦》:“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字里行间跃动着一颗赤诚的童心,反映出他脱离官场后恬静愉悦的心绪。清代诗人赵翼在85岁耄耋之年写了《除夕》一诗:“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足见老人依然惜时奋进之意,如此守岁达旦,心里萌动一股活力,来年与时俱进,怎能不创造出人生新的辉煌?
“古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元旦,是盘点人生、领悟生命的驿站。在这旧年与新年交替的门槛上,盘点过往,感悟人生,虽是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岁月不居,但“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我们自醒自悟,不断补给加油,在新的一年里,必能开启一段昂扬向上的新征程。
【走进古诗看元旦-卢恩俊】相关文章:
2.元旦的古诗
3.卢照邻古诗鉴赏
5.元旦古诗大全
6.元旦的古诗大全
7.元旦的古诗精选
8.写元旦的古诗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1866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