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孝顺节”、“送穷节”。下面是拗九节的由来手抄报,随小编来看看吧。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叫目连的,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不管是正月廿十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人的岁数逢九,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 “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
这天,我正在做作业,忽然,从厨房飘出一股好闻的香味,我坐不住了,跳起来向厨房跑去。哈,原来老妈正在煮稀饭给我当点心吃呢。“老妈,这稀饭是不是给我吃的啊?”“你这小馋猫,就知道吃,今天是拗九节,这里头还有一个故事呢!”我一听到有故事,就高兴得跳了起来。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他的母亲生前凶悍险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目连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都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目连想了一个办法,用葡萄干、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 “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不管是正月廿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日子,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这么说来,我以后也要送拗九粥给你们?”“嗯,按理说,的确是这样。”“哦,明白了,老妈,我做作业去了啊。”
一会儿,老妈出去给外公外婆送拗九粥去了,我不禁昂天长叹:今天,是农历的'正月二十九,中国传统的拗九节,是咱们的敬老节!在这里,我要向大家呼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让我们从小懂得尊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们,尊重他们,为老人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会老的时候!
那通往小卖铺的小路上的脚印是谁踏上去的?是外婆。那衣服上的污渍是谁洗干净的?是外婆。还有那菜铲子上还未褪去的温度是谁留下的?还是外婆……
“外婆”,每每提到这个词,我都会想到平时与外婆争吵的画面,因为我们的意见经常不同,与她理论的日子也多了,我从来都不知道外婆对我的爱,更没有孝敬过外婆,直到今天,拗九节。
拗九粥节,我也是才听老师说的,传说,那是一个儿子为在监牢里的母亲熬的,为了不让看守的人吃掉,特意把粥做成黑色,让看守的人不敢吃,这才得以让母亲吃到他亲自煮的粥。所以,这拗九节也叫做:感恩节,而这感恩的不是别人,就是那些为我们付出许多爱的老人们。
我想,外婆也老了,我总得为她做些什么吧,虽然突然的转变让我会觉得不好意思,但是,外婆确实是我最应该感恩的人。想起外婆那不太整齐的头发,我连忙拿来了头梳,我想这是我第一件能做的事。
“今天干嘛要给我梳头啊?”外婆坐在床上,任我的头梳在她的发间穿梭。
“这个,老师说的。”我一时找不到理由,只能搬出这个了。
“外婆,你您是经常理发的吗?怎么还有这么多白头发啊?”我一下一下地梳着,每梳一下,就会发现平日里隐藏起来的一些白头发,看着这些岁月的痕迹,我的心里不禁酸酸的。
“是啊,人老了,怎么理发都赶不上白发的速度啊。”听外婆这么一说,我的眼睛渐渐湿润起来,外婆也是老人,也需要人来关心的,我却从来都不知道,虽然我与外婆常常意见不和,但她说的一些话也不无道理,也都是为了我好,而我却总是辜负她的心意,总惹她生气。我突然好气自己,同是当别人孙女的,为什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没一会,外婆就起身了,说是要煮粥,我想这就是我该做的第二件事了。
“外婆,我来煮吧,您先坐着。”
这煮粥我也不是第一次,可这拗九粥确实与别的不同,是先将配料炒一炒,然后加水,煮沸了就行了,而这糯米是后来放进去泡的。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孝九节”。每年的这一天总会让福州人心底泛起甜蜜、绵长的思绪。
拗九节故事清人施鸿保《闽杂记》记载,来源于“目连僧救母之遗,故亦称孝子粥”。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青提生前凶恶,凶悍的赶走登门化缘的僧尼,死后被关在地狱里受刑,变成饿鬼。目连探监时送给母亲的食物,均被狱卒吃掉。无奈之下他想了个办法,用荸荠、红糖、花生、糯米等混合起来煮成甜粥,比撒上黑芝麻。狱卒看到这一碗黑乎乎的东西,以为很脏,便不再阻挠,青提才吃到儿子送来的粥。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乡人感叹目连孝心,仿其孝行,每年正月廿九日煮“拗九粥”孝敬双亲及邻里长辈,并相沿成俗。
这个故事,不禁让我回想起一次下雨天妈妈带病冒雨送伞的事……
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天里的一个上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正在吃早饭的我的,想:今天太阳挺大的,把书包里的伞放在家里吧。于是,我便按想的做了。老天偏偏与我对着干,选在我放学时请乌云弟弟来做客。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没带伞的我开始有些后悔了。
此时,妈妈的身影缓缓地挪进我的眼帘,我想:这不会是做梦吧!妈妈发高烧了,怎么可能出门呢!便有意识地捏了一下自己,呀!真疼!这不是做梦!我急忙跑至妈妈跟前,接过伞,妈妈的额头上显然又多了几条皱纹,一股暖流涌进我心窝。
这时我忽然想到了什么,拔腿朝办公室跑去,向老师请了个假,老师问我为什么,我说:“照顾妈妈,爸爸不在家,妈妈生病了,还来接我。”老师微笑的点了点头说:“涌涛,你长大了!”老师的话意味深长。当时我并不理解,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老师到底想说什么,她想说:“涌涛,你学会感恩了!其实感恩很简单,但同时它也不简单!”老师的话,我至今难忘。
闽中本地人迷信认为,人的一生中逢九难过,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或是九的倍数: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遇到这些岁数,这一年隐含坎坷,为此家人给他们煮太平面吃,以冲晦气,期冀顺利过九。晚辈“送九”,祝长辈太平长寿。
如果说,在历史的那一头,一个人,一件物,一则故事,成就了一个影响深远的习俗;那么也可以说,在拗九节正式推广后,一种文化的源头,一群志愿者,千万儿女诠释了榕城崭新的表情——和谐欢聚,让我们在正月廿九这一天,放飞感恩吧!
于是,我盼着这一天的到来,盼啊盼,终于让我盼来了!
今天是正月廿九“拗九节”,我心里早打起了主意:妈妈过一会儿会出门办事,趁着她出门不在家时……呵呵。
不一会儿,妈妈悄悄的出门了,我目送妈妈走远后,便急急忙忙穿上鞋,跑到超市,买了荸荠、红糖、花生、糯米、桂圆、莲子、芝麻、红枣这八宝。再加上马蹄、红豆、栗子这些干果,煮成香甜可口的拗九粥……回到家,便学起妈妈的样子开始煮粥。正要开始煮时,我突然想起妈妈的方法:花生要去皮,桂圆要去壳,莲子要用水泡一会儿,泡的过程中要去苦芯,芝麻要放在太阳下晒一会儿或放在锅里炒一炒,才会香,糯米要用淘米碗洗一洗、泡一泡,红糖要刺成丝,红枣要切成三瓣,然后去壳。我便按妈妈的方法做了,在做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麻烦:莲子剥不开,红糖不容易刺成丝。不过,为了这一天,孝敬母亲的这一天,这些困难是难不倒我的感恩之心的!莲子用水果刀刨开,红糖用刨刀挂成丝。
一切困难都被我迎刃而解后,我开始煮粥了,先加上半锅水,然后把糯米、花生、莲子、红豆、马蹄倒入锅里,盖上锅盖,等50分钟左右,打开锅盖,用锅铲来回翻滚,避免黏在锅底,翻滚15分钟后,加入荸荠、红枣和栗子,在翻滚。接下来,把火关了,加入红糖跟桂圆,再翻滚5分钟。最后,出锅!撒上黑芝麻,一锅粥就煮好了。这时妈妈恰恰好回来了。她闻到了粥香,说:“啊,好香!”我立马盛了一碗,端至妈妈跟前,妈妈喝了一口粥说:“孩子,你懂事了!这粥真好喝!你从哪儿学会的?”我神秘地说:“不告诉你!”看着妈妈那灿烂的笑容,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原来,感恩如此“简单”。
浓浓拗九节,深深感恩情!
【拗九节的由来手抄报】相关文章:
1.拗九节手抄报画
2.拗九节手抄报
3.拗九节手抄报图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banbao/1919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