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培训研修总结(通用6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培训研修总结(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培训研修总结1
在这一段时间的培训中,我认真地看了各位专家对于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解读,尤其对他们讲解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各个方面的问题、今后改进的措施、办法进行了深刻的理解和领悟。确实收获不小,感觉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如下感想:
一、这次培训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这次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转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在数学学习探究过程中,不再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要成为学习集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数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朋友。
二、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矗。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应做到: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三、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学科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关注学生我们应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四、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在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数学教育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应是与其数学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直接相联系的,也即在两者之间存在内存的、必然的联系,而不是某种外在的、牵强附会的、偶然的成分。因此,我们无疑应当强调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在数学学习上的自信心,但是这绝不是指数学学习应当成为一种毫不费劲的“愉快学习”,我们应当努力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过程中艰苦困难的承受能力,从而也就能够通过刻苦学习真切地体会到更高层次上的快乐。这也是中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
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对学生学习策略进行指导,即让他们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那么,指导学生学习策略我们应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不是说说而已,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即将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堂实践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我乐于参与远程研修,我也乐于与广大同仁们共同成长,我也更乐于实践课堂教学。
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进步,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努力地在先进理论的指引下大力改进我的工作。
小学培训研修总结2
一、基本情况:
2008年10月9日至12月31日,忠县教委组织的第五期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52人在忠县教师进修校进行了历时50多天的学习培训。期间,听取了教委副主任陶卫东,教委人事科长陈元柳,忠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龙建华,进修校教导主任张灵等十多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和高质量的讲座;讲座内容丰富,含盖面广,有理念方面的《科学发展观探索》、《学校办学理念探索》、《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有管理方面的《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学校人力资源开发》,还有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等专题共十五个;进行了“办学理念诠释”、“后进生管理”、“教学管理”的研讨和互动交流活动;举行了乒乓球、篮球、象棋等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参加了县内三所(忠州二孝乌洋小学、忠县聋哑学校),县外四所(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三亚一中、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小学、深圳市海滨实验小学)学校的考察实践活动,听取了考察学校校长的汇报,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互动交流和校内参观。学习培训期间,我认真听课、认真笔记,勤于思考、善于交流;在五十来天的学习交往中,我和其他学员进一步加深了认识和了解,为今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矗
二、主要收获:
(一)在理论学习中接受新思想。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是办学质量的竞争。在学习考察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沿海一带把转变教育观念摆在了首位,他们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敏锐的战略洞察力、踏实的改革真功夫,以“拓荒牛的精神”在自己的教育园地上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1、追寻人本。学校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给每个学生创造一片充分发展的时空,使每个学生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师角色也要演变为引导者、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激励者和合作者。教育的本质就是开发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全面健康的发展。
2、走向校本。“校本”是在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名词,它包括五个方面:校本研究、校本管理、校本发展、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校本管理的基本构架为制衡型的法人治理机构、扁平化的管理机构设置、透明化的管理规则制定、规范化的程序设定执行,校本管理呼唤专业化、职业化的校长。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驾齐驱的三条腿之一,是课程设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否则就谈不上新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忠县各级各类学校还十分薄弱,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不忘根本。办好一所学校,就是培养一批批合格的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不管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它们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只是采取的途径有所不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仍然在课堂,教学质量仍然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新课程呼唤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因此,要重建课堂教学基本理念:教学是教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学是诊断—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基础;教学是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寻求;教学是发问—由提问到发问;教学是求异—寻求不同的声音;教学是交往—师生平等的对话;教学是过程—不单单看结果。由于沿海一带率先实施新课程,他们抢先占领了教育的制高点,当我们还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新课程与旧课程之间徘徊的时候,人家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
(二)在参观考察中感受新经验。
1、深刻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外出考察中我们所接触的几位校长都是当地著名的教育专家,他们非常了解最先进、最前沿的教育改革发展信息,熟悉教育政策法规,有明确的办学思想、超前的办学理念,清晰的办学思路。如珠海市香洲第十小学本着“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校训,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优化校内外环境,努力培养基础扎实,习惯优良,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学生,力求师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在全面提高师生素质的同时积极打造学校品牌,形成了“和谐、向上”的香洲十小团队精神。海滨实验小学提出“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办学特色和传统文化的高度浓缩,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围绕“全面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办学目标,提出了新的校训——“智、信、善、勇、艺”。
2、德育始终被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
外出考察的几所学校都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座落于风景秀丽的西秀海滨,是一所以抓德育闻名全国的九年义务一贯制学校。学校环境幽雅、设施先进、布局合理,被誉为集“花园、乐园、学园”为一体的特区窗口式学校。他们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工作思路,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培养良好校风、严谨教风、端正学风作为工作重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荣获53项国家级殊荣。学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在各学科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首先是整合现行教材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把有关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革命传统、中华美德的篇目进行归类整理,编成纲目;其次是发掘具有本地特色教育资源,包括海南历史名人、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再就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在校园各角落张挂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新三字经故事》等。以此同时,针对新《守则》和新《规范》的正式实施,学校认真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其内容。通过开展“文明小使者”、“诚信伴我行”、“每天做一件好事”、“爱心小银行”等活动,引导学生懂得“文明待人”、“诚信做事”、“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并逐步养成良好行为品质,并让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记住这些内容,并融入自己的日常行为之中。
珠海市香洲第十小学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建立稳定、长效的管理、培育机制。开展突出行为养成,贯穿学习做人的教育活动。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构建小学生养成教育ABC三维系统:养成教育A——行为习惯“九个一”:每天多一点微笑、每天多一份快乐、每天多一份责任、每天多一次帮助、每天多一个问号、没天多一个习惯、每天多一点包容、每天多一份自信、每天多一份感恩。养成教育B——12个良好学习习惯:记忆习惯、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定计划的习惯、从小事做起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自己留作业的习惯、改错的习惯、出考试题的习惯、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养成教育C——开展体育、艺术教育2+1项目活动。增强了养成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形成“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
3、依托校本抓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敬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和归宿,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抓手,课程改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契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重中之重,是“理念转化为行为”的培训。考察学校为教师构建两个平台,即“理念”和“行为”的平台。在此基础上他们探索出了“以理论学习、行动研究、专题讨论、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自我反思为主”的教研活动方式。其中,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校本研修的基础和前提,同伴互助合作是校本研修的标志和灵魂,专业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修向纵深、持续发展的关键。
4、立足长远发展,办出学校特色。
考察的几所学校都具有质量强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新理念,在长期的努力和积累中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海滨实验小学是教育部首批“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一级学校,深圳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南山区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学校。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文化滋养,让海滨实验小学拥有了包容、开放的胸怀和艺术、灵动的气息。学校在办学之初,就在深圳市率先提出了“以美启真、与时俱进”的办学主张,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来推动全面的素质教育,开展了一系列艺术教育改革与实践,铸造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教育品牌,被国内外专家和学者誉为“海滨教育模式”。从创办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艺术教育特色的创建,把艺术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致力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艺术志趣的培养,为学生的幸福与诗意人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矗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滨教育模式”,办学经验在南山、深圳乃至南粤得到了广泛推广,学校先后四次承办深圳市、南山区素质教育、特色教育及德育创新现场会,接待了四十多批来自国内外的教育考察团。
珠海市香洲第十小学从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开展英语教育科研、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特色教育活动等方面入手,优化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凸现英语教育特色。开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应用游戏方式进行小学英语口试的研究》;营造英语氛围,创设语言环境:为同学准备了“早点”、“饭后果”、“下午茶”等英语口语训练套餐(一日一句英语做为教师学生的“早点”;每周一首英语歌,成为学生的“饭后果”;每天下午放学后的英语兴趣小组,就是学生喜欢的“下午茶”)开展英语日,举行英语节目表演等,这些有特色的英语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文明行为习惯和协作精神。
三亚市一中自1991年进入“中国名校”行列以来,先后获国家级荣誉十余项和省级荣誉四十余项,并且在外语教育、生态教育、国防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特色凸显。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的少年军校在全国闻名。
三、几点体会: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打造名校的灵魂。
办好学校,提高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关键取决于教育干部和教师队伍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其中首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为此,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切入点,不断提高教育干部和教师的素质,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各个学校,从干部到每一名教职工,都应认真学习、借鉴沿海一带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管理经验。教育干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重点强化教育“经营”的意识和观念,增强教育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尽快实现由单一、被动的管理学校向主动“经营”发展学校的角色转变。搭建促进校长学习交流和共同进步的平台,推动校长的专业化成长。广大教师要切实树立起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观念和意识,努力实现由单纯的教育者向教育者与服务者的角色转变。要充分利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这一契机,强化对所有教师的培训,大面积地提高教师素质,尽快使他们适应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二)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传统,是培育人才的“肥沃土壤”。
这次考察的每一所学校,我们都感受到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小校园、“大文化”。这些学校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的不仅是现代化校舍和教育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独特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和办学传统使这些学校处处都有教育功能,时时都有教育机会。这一方面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反映出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充满人文精神和科学色彩的校园文化,为培育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肥沃土壤”,展示了当地校园建设特有的风采。学校文化和教育传统是一所学校多年的积淀,是从学校内部不断培植的,需要一点一滴的经营和积累,校长要成为学校文化的倡导者,要有超前的教育理念,有恒心、耐心和信心,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做一名读书人、文化人;要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建设,通过制定规划、机构改革、人才流动、考核评价等管理手段来促进和体现学校文化,学校应打造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出名师、育名生、办名校。
(三)加强“四园”建设,努力打造精品学校。
沿海一带的校园建设如同教育发展一样,不仅“小中藏大”,而且透出一种朴实、自然和率真的氛围。学习沿海教育经验,深层的东西要学,表面的东西也要学。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学校追求的多是整齐划一,缺乏的是特色和层次,我们的校园有过多的“广潮,绿色面积覆盖率远低于他们的同类学校。走进我们的校园,经常看到的是,两侧种植着非常齐整的小树,再加上修剪得非常平整的草坪,大都是刻意“装饰”。为此,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继续加强“四园”建设,把每一所学校都建成为“生动活泼的乐园、积极求知的学园、充满亲情的家园、陶冶情操的花园”,真正做到让墙壁说话、花草开口,使学生心灵随时随处受到感染和熏陶。
总之,这次考察培训内容丰富,既具超前性、理论性,又具实践性,使我对教育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获得了新的启迪。特别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zongjie/4284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