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参加全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心得

心得体会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0xx年11月8日至12日,我有幸赴江西南昌参加了为期4天的2011年全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通过四天紧张的听课观摩学习,我聆听了十一位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收获很多。我的思想也仿佛跟着他们在讲台上一次次碰撞、交流。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创新的思维,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现将活动心得总结如下:

参加全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心得

  一、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提供了发挥教学创造能力的平台,这11位教师都是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他们完全理解到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工具,凭借与手段,因此他们都从教材出发,切实明确了教材的编排意图,依据实际,扩大教材的功能,广泛开发和利用其他形式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比如,贵阳市南明区尚义小学郭颖颖老师执教的《祖国,我为你自豪——光辉的瞬间》一课,老师明确教材的意图,让孩子自己去调查,没有用课本上的文字去说教,而是在了解教材意图之后,充分的利用实况录像,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而然的学到知识。

  二、追求真实、扎实、高效的课堂

  几天的听课,我感觉这些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朴实、扎实。少了一些形式主义,少了一些表面的热闹和浮躁,从文本的解读到教学目标的确立,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运用到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的,都是围绕一节所要达成的三维目标而设计的,让人有一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感觉,追求的是一种朴实、扎实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课堂。尤其是导课环节,和以往听展示课不同,所有的课都是直奔主题,而且语言干净利落,没有形式花哨的课前谈话,也没有挖空心思的课前作秀,给人的感觉更朴实,更简洁。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联系生活,激活兴趣。

  课程源于生活,就《品德与社会》课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这11位教师都将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极大的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活动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再深入到生活中,然后把生活带到课堂上,最后在课堂的交流与讨论中无形地培养起学习意识,可以最大的达到所要的教学目的。比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丁秀娟老师执教《心灵手巧——废旧物品再利用》一课,老师把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做好的小作品带进课堂,激发儿童活动的兴趣和创造的想法。

  四、巧用多媒体,持续兴趣。

  把多媒体引入到课堂,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某些弊端,改进了课堂教学的模式。它以直观形象、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化静为动之特点整合于教学。11位教师都是利用多媒体以具体的感觉、声感、色感等作用,使《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更加直观、更为生动。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教师着力运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自觉地进入接受教育的心理状态。并且有的教学内容是我们难以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得到的,比如,上海市杨浦区复旦科技小学杨露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控诉》 一课,教师以图像、影片片段、数据等形式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就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这样比起生硬的说教更是事半功倍。

  总之,《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必须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让生活激发起孩子们学习《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的兴趣。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特殊作用,把实际生活中难以真实体验的某些情景、活动鲜活化,让孩子们在多媒体虚拟的情景中,较真切地感受生活,放眼世界,使《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持续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最后再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感悟到的理念,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拓展兴趣。这样在兴趣这支指挥棒下,孩子们积极参与学习、亲身体验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操上的陶冶,让《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之功效。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在再一次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xindetihui/174087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