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运动和静止教学计划设计
课程标准对本内容的要求:
1、能提出探索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模拟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求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尊重证据;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
3、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材分析: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为研究对象,形象地介绍了什么是运动,怎样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等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
静止和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参照物,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等知识是学生不熟悉的`。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索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模拟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求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尊重证据;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
3、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重点难点:
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相关图片,学生准备:滑板车、玩具车。
评价设计:看学生是否能正确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讲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正驾驶飞机在2000米高空飞行,突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玩意儿在游动,他认为这是一只小昆虫,就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这位飞行员惊诧的是,他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
同学们,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可能发生吗?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之后,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故事的真假了。
活动推进,自主探究
(二)认识静止和运动
1.播放图片:仔细观察,图上的物体各是什么状态?
2.教师故意走动,问:老师现在在干什么?(走动)为什么说老师动了?(位置发生了变化)板书:运动
那么同学们呢?(没动)同学们的位置没有变化,这就是静止。
板书:静止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板书完整课题:静止和运动)
3.那么什么是运动和静止呢?
播放一幅照片:校园内正在活动的学生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为什么这样说?
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强调:位置)
(三)模拟实验,理解运动和静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边做边说谁相对于谁是运动的,谁相对于谁是静止的。
实验器材:课本、橡皮、笔袋等。
实验步骤:
1.将课本平放在课桌上,橡皮、笔袋等放在课本上。
2.轻轻地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谁相对于谁是运动的?谁相对于谁是静止的?
交流
实验记录单:
( )相对于( )是( )
评价点:是否乐于设计模拟实验
(四)参照物
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运动和静止,那么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教师课件出示:行驶中的汽车。
教师:汽车内的这个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并说明理由。
教师小结:其实,同学们说汽车内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有道理。因为我们选择了不同的物体作比较,我们把这个物体称为“参照物”。(板书:参照物)
出示: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五)体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1.出示图片:坐在火车里的来两人对火车的状态判断不一样
师问:他们两人为什么判断不同呢?
学生交流
2.同学们,现在你们说,你现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同学间交流。
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在选择参照物时,多是选择以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路面、树木等为参照物,这是我们的习惯,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些物体都是运动的。
毛主席:坐地日行八万里(地球一天自转一圈,周长是四万千米,也就是八万里)
教师小结: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出示:运动的相对性(课件练习)
解释德国飞行员抓住子弹的事(静止的相对性)
课件出示:相对静止的应用
评价点:学生的描述是否规范正确
(六)拓展活动
现在,请同学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方向相同,速度相同,以对方为参照物,几乎就是静止的)
现在是不是感觉物理网为大家准备的初二物理运动和静止教学计划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初二物理运动和静止教学计划设计】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695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