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发展的必要性及途径论文
摘要: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当中,水利工程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但在兴建过程中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产生了生态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发展构建的主要任务是生态,即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基础之上兼顾水生态修复。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符合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构建了传统水利工程和现代生态学的有机结合。文章主要针对生态水利发展的要求、必要性及相关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发展;必要性;途径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既满足人类对水的各种需求,又要兼顾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生态文明”时代的水资源利用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服务。
1生态水利工程发展的要求及必要性
生态水利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要求,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随着水利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从河流水库中超量引水,使得河流本身流量无法满足生态用水的最低需要;第二、通过对湖泊、河流、滩地的围垦挤占水域面积及上游毁林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河流的退化;第三、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造成胁迫;第四、破坏大量植被、迫使动物迁移、对区域的地质及气候造成影响、加剧土地的盐碱化。
发展生态水利,改善现存的水环境与人类不能和谐发展的严峻问题,是非常必要也是急需的。
2促进生态水利工程发展的途径
2.1转变观念、理清思路,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入手
要改变水利建设方向,首先要理清治水思路,转变人们的治水观念,树立现代水利新观念。
为了寻求人与自然的有效平衡,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我们就需要将生态学融入到水利工程设计当中,在设计的过程中减少水利工程对于人和自然造成的影响。与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相比较,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当中不但需要具有传统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还需要加强对于河流水域周边的生态环境的重视,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坚持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在符合传统水利工程设计相关规范的基础上,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重点需要放在保护河流生态修复功能等方面,需要重视设计方案当中是否表现出生态水利工程应具备的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等特点。
2.2建立现代水利管理机制实施
生态水利需要新的管理机制,首先是法制建设。搞好水利管理,就必须完善水利法规体系。其次是在法制基础上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水利管理机制,包括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市场分配机制,水利项目专家评估、社区群众参与机制,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法人制、建设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自建、自管、自利机制,水利项目管理良性运行机制,水环境和水土流失监控机制等等。其三是完善水利管理体制,健全水利管理机构。
2.3实施流域综合规划
流域规划是治水的基础,它的首要任务是根据人口和资源确定经济结构,并要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经济与生态、城市与农村、发展与保护、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一是流域内不能建设大型污染企业,对小污染企业更应严加控制;二是缺水地区原则上不建用水大户,控制需大量灌溉的农作物面积;三是发展第三产业要从保护生态的角度加强管理;四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循环利用资源,不生产或少生产废料;五是农业生产结构要与国际接轨,提高总体经济素质,使产品结构多样化、高品质化;六是按流域特性设重点保护区和缓冲区。流域规划必须合理确定水源林的面积比重及森林结构,同时制定水土保持目标,逐步治理流失区,控制工矿、交通、建筑等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
2.4合理配置水资源
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首先要将水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科学化、一体化的轨道,对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因地制宜地逐步建立水务管理服务体系,对防洪、排涝、供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实行一体化管理;其次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资源分配机制,根据供求关系理顺供水价格体系,实行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市场价及农业水政府适当补贴的成本价,要让用户感到合理的节约用水对国家和自己都有利,以促进节水措施的自觉推广;三是协调配置流域的水资源,目前水资源的利用机制不顺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上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工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都要在流域立法的基础上加以解决,由流域机构统一协调分配;四是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防止地下水资源枯竭和被污染。
2.5完善防汛体系建设
防汛体系建设要坚持防治并重,软硬件同建,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并举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逐步实施。按流域特性设置保护屏障,在流域中上游丘陵山区建第一道防护屏障-水源林和水土保持林。水源林的林地在枯水期可补充大量的河川径流,缓解水污染,保护水域和湿地的生态环境。生态防护林建设要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以及生态旅游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在中上游地区布设第二道防线-调蓄水库。目前水库群落体系大部分已建成,应继续完善。关键是要完善配套设施,除险加固,治理库区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健全管理体制,确保水库持续运行。在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不宜兴建水库,以免工程报废带来更大的危害。
2.6发展抗旱农业
许多地区水资源缺乏,单靠传统的灌溉方法投入太大,经济效益太低。所以一方面要采取节水灌溉措施,采用喷灌、滴管、微灌等技术节约大量用水;另一方面干旱地区在发展节水灌溉的同时,应发展抗旱农业。比如甘肃省发展的”梯田+水窖+地膜+结构调整”旱作模式,在未增加灌溉的情况下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将来人们可用基因技术把沙漠植物的耐旱基因植入农作物,开辟新的抗旱途径,而无需跨流域引水。
参考文献
[1]姚南翔.关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243.
[2]汪恕诚.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而努力[N].中国水利报,2000:3.
[3]陈小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水利政策研究工作的新局面[J].水利发展研究,2009(12):1-4.
[4]张虎成,魏浪,张习传.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贵州水力发电,2007(05):12-15.
【生态水利工程发展的必要性及途径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75821.htm